“這是藝術圈的‘黑色星期五’”一位藏家在進入巴塞爾邁阿密藝博會(Art Basel Miami Beach)VIP專場后半小時就發出這樣的感慨。一天過去,塵埃稍定,這位藏家的悲觀或許有些夸張。
今年的開幕上,更多見的是閑散的人群,多為工薪族的模樣,甚至還不及07年巴塞爾邁阿密的人氣。雖說偶爾有些名流現身——Rick Ross,Chelsea Handler,Pharrell和Will Farrell,即興購買和重要交易都不算多。只要出現購買意圖,商家都馬上苦苦地試圖進行到底。
“人們越來越挑剔,越來越謹慎,”邁阿密畫廊Fredric Snitzer的同名掌門人如是說。首日結束,許多頂級作品還都待價而沽。“這件達明·赫斯特(Damien Hirst)賣了就爽了,但要250萬美元,”白立方(White Cube)的Tim Marlow說。像許多商家一樣,他表示價位較低的作品運氣較好,比如翠西·艾敏(Tracey Emin)的版畫,還有一幅馬格努斯·普萊森(Magnus Plessen)用炭筆和蠟創作的畫作。
還有一些大牌作品引來許多人觀看,卻無人想買——至少在預展階段如此。瓊·米切爾(Joan Mitchell)的一件大型焦橙色畫作標價300萬美元,一件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的雕塑,皆在Acquavella Galleries的展位干晾著等待買主,該畫廊的低價位作品更加好賣,比如Damian Loeb和Enoc Perez的作品,皆屬于一級市場。紐約的D’Amelio Gallery迅速售出Heather Rowe ($24,000)和Tamar Halpern ($12,000)的中型作品, 一件卡迪·諾蘭(Cady Noland)的稀見雕塑(由8個物體組成)22年來首度面世,卻無人問津。
“我想,今年的觀眾都是行家,他們懂得、在意作品的價值,歷史語境和金融狀況,”商家Franklin Parrasch說。如果好的品味與現場作品的購買量成反比,那么,畫廊似乎該期待高品位的觀眾,需要充滿智識而不俗麗的作品。然而,芝加哥的Rhona Hoffman畫廊賣出一幅斯賓塞·芬奇(Spencer Finch)的水彩($28,000),各種色彩大肆潑濺交雜(腹瀉色,泡菜色,煎藥色,如此等等……)。毫不奇怪,當下的市場紅人西斯特·蓋茨(Theaster Gates)也賣得頗好,Kavi Gupta賣掉他的一件木墻($125,000),倫敦白立方則賣掉他的一個小柜子,內有消防軟管($150,000)。
當然,也不是沒有略高價的交易。Parrasch賣掉一件喬·古德(Joe Goode)自1971年以來首度面世的作品(價錢六位數居中)和肯·普萊斯(Ken Price ceramics)的兩件陶瓷艷作($165,000)——LACMA最近的回顧展助人發財,Parrasch如是說。Galerie Lelong賣出一件喬瑪·普蘭薩(Jaume Plensa)木雕(價錢六位數居中) ,白立方賣出一件大幅喬治·巴塞利茲(Georg Baselitz)畫作($500,000)。德國Galerie Thomas以160萬美元賣出一幅費南·萊熱(Fernand Léger)的《二女一鳥(Les deux femmes a l’oiseau)》,Hauser & Wirth則賣出羅尼·霍恩(Roni Horn)一汪小潭樣的玻璃雕塑($850,000)。
氣氛或許莊重,共識卻可達成:邁阿密仍是買家們的藝博會,圣保羅Luciana Brito的Julia Clemente Brito參加過FIAC,軍械庫藝博會,ARCOmadrid和ArtRio,但“邁阿密不同,人們在邁阿密會買東西。”
新興藏家也出現在藝博會上,或許比往屆都多。商家Tony Shafrazi和出版巨頭Peter Brant一直帶著Owen Wilson逛,將他介紹給倫敦的Victoria Miro畫廊等藝術圈名流。Paul Kasmin有十余件作品賣給了新客戶,有一件伊萬·納瓦羅(Iván Navarro)的作品賣給了Hip-hop紅星Diddy($65,000)。還有許多新買家背叛了更加時髦的NADA藝博會而加入到巴塞爾邁阿密的行列。
邁阿密這座城市自身也是巴塞爾邁阿密藝博會的魅力所在。“所有新興的藝博會都來邁阿密小試牛刀,”Galerie Lelong的Mary Sabbatino如是說。“大家都擁抱這種模式——使藝博會融入本土文化,國際商家,美麗的城市。”
對本土畫廊而言,好處是雙向的。“藝博會徹徹底底地改變了我的生活,我的畫廊,”Fredric Snitzer說。“在曝光率方面,是0到100,我們得以擁有國際化的客戶名單。在巴塞爾邁阿密藝博會之前,這想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