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北京博覽會(ART BJ)和香港國際藝術展(ART HK)兩個當代藝術博覽會在半個月內先后開幕,讓藝術圈對這兩個城市的展會品質、交易氛圍有了直觀的比較:香港的參展畫廊比北京的更多,而且一半是來自歐美的外國畫廊。來購藏的客戶也有差別,北京是個以大陸收藏和投資人為主的市場,而香港吸引了更多港澳臺和外國客戶。
對海外參展商和藏家來說,香港的優勢非常明顯,關鍵在于香港藝術品進出口零關稅,相比之下進入中國大陸售出則需要繳納6%的關稅和17%的增值稅,此外,香港的自由港經濟政策行之有年,配套的金融服務、出入境管理乃至語言等工作習慣對外商而言更便捷通暢,就地理位置而言,香港也處于東亞、東南亞各國航線的交叉點,有一定的交通優勢。
香港國際藝術展的成功讓我聯想到07、08年的上海當代藝術博覽會。那正是中國經濟崛起引起全球關注的時刻,中國財富階層的奢侈品消費已經開始全球聞名,那時海外展商積極參與的氣勢就如同今天的香港一樣,但是他們很快就發現中國大陸客戶群對海外藝術品興趣極其有限,而且稅制、出入境管制更為嚴苛,后來香港國際藝術展開始舉辦,部分還對開發中國市場感興趣的畫廊遂轉投后者。
現在,香港在藝術品市場上也重復了它在很多經濟領域扮演的角色——成為中國市場和海外市場的最佳交叉點,輻射半徑主要指向中國大陸、東亞、東南亞。它對定位類似的上海、新加坡的當代藝術博覽會有最大的沖擊,而且,目前看來香港已經取得了領先地位,被主辦藝術巴塞爾、巴塞爾邁阿密博覽會的瑞士展會巴塞爾股份有限公司收購以后,可以借用后者的全球網絡加強它的國際輻射半徑。可以推測,新加坡博覽會對東亞市場的吸引力會受到抑制,可能需要更有針對性的開發東南亞及南亞的市場,這又會和重點關注中東、南亞市場的迪拜博覽會產生更多競爭。
盡管香港國際藝術展的氣勢和國際性讓不少中國大陸藝術界人士羨慕,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北京、上海會成為失敗者——實際上兩者并不是完全的競爭關系。就北京而言,它最大的優勢在于背靠有著亞洲最強勁增長的中國財富階層,以及在中國內地有著最為龐大的藝術資源。藝術家、拍賣行、畫廊都集中在這里,它仍然是最活躍的中國藝術品交易中心。
最重要的是,中國龐大的內部市場——已經是世界最大的藝術品市場了——就足以支撐起數個博覽會。巴塞爾在邁阿密、香港的全球區域市場布局,似乎針對的是全球化的、成熟的當代藝術收藏群體和經營群體,只不過在不同市場的側重略有不同,而藝術北京則嘗試舉辦設計博覽會、影像博覽會,并進行關聯展會的開發,他們面對的是不斷增長、擴張中的中國藝術品產業群和客戶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