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建平/文
下面比較簡要地介紹一下我們計算出來的指數的過去收益的狀況。
比如說從1955年到2005年這樣一個五十年。這個五十年,大家可以看到美國畫派的投資收益差不多是13%,印象派是9%,古典派的作品是9%,同期的標普500收益是10%,美國的國庫券是6.6%,美國短期國債5.4%,黃金是5.5%,因此,過去五十年,那么長的時間段,大家可以看到藝術品的收益和500強的股票收益很接近,比美國固定收益產品要高很多,特別是比黃金要高很多。
這過去五十年的收益是美國畫派最高的,這個我們上次已經講過。它實際上反映了什么?反映了過去五十年美國政治、經濟和軍事,特別是在文化上的影響力,在全球影響力的擴張。由于影響力的擴張,使得美國藝術家的作品原來不是主流文化,現在變成一個主流文化的東西,因此它的升值空間更大,超過印象派。
下面的計算蠻有意思。大家看一看過去十年美國畫派、印象派、古典畫派,大家可以發現古典畫派和當代相比的話,和其他類別相比,它的收益要低得多,所以過去二十五年,特別是過去十年,整個收藏界發現,大家收藏的品味發生了一個較大的變化。現在大家都比較喜歡追逐當代的東西,把古典藝術幾乎遺忘,因為4.25%的投資收益率,遠遠低于500強企業的股票收益,也低于國庫券收益,甚至只和短期的國債收益比較相近。所以,我個人認為由于中國的崛起,包括像巴西、俄羅斯的崛起,這些國家都面臨著要建立許多博物館,比如中國現在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有一百多個,這些一線、二線城市幾乎都在建博物館。很有意思的,是中國建博物館基本上是政府主導的。這些博物館在它們有作品之前就建,建成以后沒有什么東西可掛。而國外一般是有了收藏再建博物館。你到國外去,可以發現國外的二線城市不但有屬于自己民族的好收藏,甚至也有相當不錯的關于中國藝術品的收藏。
比如巴爾的摩、波士頓等美國二線城市都有頗佳的收藏。波士頓博物館有很多我們國內都很難看到的中國藝術品,像宋朝的畫他們都有。上一次我在大都會博物館看到非常好的明朝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三大家的作品,在很大的一間大廳里舉行的大都會“明朝三大家”收藏系列展覽。以后我們博物館所承載的歷史使命也應是收集展覽全人類的藝術作品,而不僅僅是中國的作品。我們這些博物館要收藏全人類的作品,它們就必須要有古典大師的作品,必須要有印象派的作品,這會創造出對這方面作品的巨大需求。因此,此次歐美金融危機可能是我們藏家和博物館建倉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