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蒲波
798“逆勢而動”:游客“井噴” 園區承載達極限
近來,網絡上有一組798戶外雕塑展的圖片引人關注:夸張的胖妞、馬奶下擁擠若干作吮吸狀的人群、橙黃紅色椅子搭建的通道、四個跨肩串聯而立的笑臉……在網友的爆料圖中,游客紛紛與雕塑合影、給雕塑拍照,打扮時尚的美女也在體型龐大的裸男雕塑旁留影。
這是798在“多元、實驗”的理念下組織的一次雕塑展,也是歷屆798藝術節中規模最大、展品數量最多的一次。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主任呂勝中將這次展覽比喻為“晾曬中國當代雕塑現狀”。
而798藝術區“晾曬”的,則是中國當代藝術的現狀。
作為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798成功地讓北京朝陽區酒仙橋電子工業老廠區,蛻變為流動創意的藝術區。從2001年開始,藝術家和文化機構陸續進駐,798逐漸發展成為畫廊、藝術中心、藝術家工作室、設計公司、餐飲酒吧等各種空間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國際化色彩的“SOHO式藝術聚落”和“LOFT生活方式”。
798起初是藝術家自發的聚集地,和西方藝術區的發展走向略略相似。雖然,外界各種議論近年來一直存在,但是798卻沒有呈現凋敝景象。
“西方重要的藝術區現狀都很慘,比798差。紐約蘇荷區就沒人,法國的左岸不成氣候,英國皇家美術學院附近的畫廊,慘淡經營,不少倒閉,” 在10日“2011北京798藝術節主題雕塑邀請展”學術研討會上,北方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喬遷說。
798卻更熱鬧了,游客越來越多。“國慶節期間,798的游客達到3-5萬人,承載力到了極限的狀態。”798藝術區管委會副主任張國華表示,過去游客只有幾千人,798管委會還能去做一些想做的工作,“但現在有點招架不住了,人太多了”。
張國華透露,在藝術節開幕當天,園區內來了將近10萬游客。“過去再好的條件,也承載不了這么多人,我們也希望社會多給一點時間,讓我們去想辦法。”張國華說,下一步管委會要考慮的是“怎么去適應798的發展和人們的關注度,把服務和承載力做得更好”,除了做更多的引導性藝術活動之外,在管理、接待和園區整體發展上下功夫。
不僅是游客數量在特殊日子“井噴”,藝術機構入駐的熱情也一直保持著。“每天到798找地方的絡繹不絕,798沒有很多空房子,始終是滿的。走一家,才能進來。”張國華表示。未來,798的功能性會更強,以更好地解決藝術機構入駐的問題,如建當代藝術大廈,建博物館等等,“那時就有大量的面積。現在別說一萬平方米,一千平方米都找不著。”
“窗口效應”延長798生命力 每年幾個億也難買來的效果
在北京,不只798一個藝術區,北有草場地,南有宋莊,都是原創藝術的活躍地。經過十年的發展,798的優勢最為明顯,已然是亞洲最大的當代藝術區,成為世界看中國的一個重要的窗口。
“798對世界產生了影響,這個品牌大家要珍惜。”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說:“過去,只有美術館、博物館預訂這種單一的展覽展示方式,798給了藝術家多元發展的空間,成為新藝術創作的萌芽之地。”
吳為山認為,798不僅是北京的、中國的,應該是世界的;不僅是當下的,應該是歷史的;“798”應該成為新藝術、新思想的代名詞。有人擔心“在798商業會擠走藝術”,對此,吳為山持相反意見,“商業的驅動會帶來高品質的藝術,商業和藝術是矛盾且統一的”。
在商業上,798是成功的,知名藝術機構運作紅火,幾乎每天都有頂級藝術家在做展覽。據管委會統計,藝術區每年舉辦的各類展覽、演出、時尚發布以及文化藝術活動的總數超過2000場次,到訪的中外賓客超過200萬人次,其中境外人士超過30%。
如何定義“798”?應該是藝術家的“藝術圣地”,還是藝術商業的最佳平臺?有記者調查,目前在798租一間60多平方米的小畫室,僅租金就要5000多元,再加上材料費、生活費,一個月至少需要一萬元。這對沒有穩定收入來源的藝術家們來說,無疑壓力很大。平民藝術家紛紛遷往宋莊等租金更加便宜的地方。現在宋莊的藝術家達到4000多人,成為中國最大的原創藝術家的聚居群落。
面對“藝術家流失”的質疑,張國華表示,798在藝術園區的發展過程中已經進入第二個階段。“798在雛形時期是藝術家聚集、活動、舉辦沙龍的場所,現在是展覽展示交易的中心。過去,是畫家作畫,很小的空間,不接待人,不供參觀展覽,現在是更多的藝術家到這里辦活動。”
但對于798藝術區的功能的定義,張國華強調是“文化園區”。“當代藝術展覽展示形式和交易平臺本身并不構成產業,798的藝術形式本身也不是產業現象,而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園區,是中國對外影響的文化窗口,它的窗口效應是反映中國的文化現象、政治現象和經濟現象。這種窗口的作用,已經遠遠超出‘產業園區’的作用,可能每年拿幾個億都買不來這種效果。”
管委會:798沒有障礙,發展良性很好
實際上,798也曾經面臨發展的“生死關頭”——是“留”是“拆”?2003年,藝術區內自發聚集的藝術家與物業管理相持不下。
2004年冬天,北京市委對798的藝術家進行一家一戶的摸底調查,最后為798的發展定調——“保留比拆掉好,要管一管、論一論、看一看,以時間換空間”;“對798的當代藝術,不能不管,也不能管死”。2006年,北京朝陽區成立了798藝術區建設管理辦公室,并確定為首批“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
此后,朝陽區政府和七星集團累計投入過億資金,用于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又出臺了對798藝術產業區發展有利的若干創新性管理辦法,如工業用地上也可注冊文化企業、個人工作室也可以進行工商登記注冊,等等。
政府的幫助和支持,對于798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798各家機構不會不好,但公共的地方誰做,不是政府做,誰來做?”798藝術區管委會副主任張國華舉例道,北京奧運期間,798成為奧運參觀場館之外的一個園區,與故宮、奧林匹克公園、天壇并列。“798是新興的、在工廠地形成的園區,政府下大力量,投資一個多億,把市政道路、衛生環境、綠化等等都進行改造,使這個園區形成管理到位、環境優美、適宜參觀到訪的地方。”
張國華認為政府介入使798形成特點更突出的創意藝術區,使藝術產品更加豐富。“懂文化、懂管理的政府機構能夠協調各方面力量,規范管理,使798能夠延長生命力,能夠影響到周圍。”
“798沒有障礙,發展良性很好。”在張國華看來,“泛798” 可以很好地解決的空間拓展問題。“東邊有751、顯像管廠等四五十萬平方米,都在做藝術,大山子文化藝術區未來有100萬平方米。接著是北部的草場地、東北部的大環以及東部其他地方,‘泛798’形成很大的范圍,輻射性很強。”
而與798的繁榮休戚相關的是入駐的藝術機構和畫廊的生存狀態。“目前,在798有200多家藝術機構和畫廊,境外的尤倫斯、索卡、佩斯等。它們的到訪和存在影響798的發展,它們在這里的穩定發展,就帶動798的發展。未來的798需要功能更完善,內容更多元,管理更加強,使更多人能參觀。”張國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