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種出現最多的聲音來總結上海藝博會,前幾年可能是“這件藝術品真好看”,今年卻是“投資它真的能賺錢嗎”。
據上海藝博會官方統計:9月18日閉幕的本屆博覽會,觀眾為5萬多人次,現場成交金額1.3億元,觀眾人數和成交金額幾乎都比去年翻番。上海藝博會正逐漸從一個以“秀場”、“教育”功能主導的市場,變成真正的藝術品買賣集散地。
限量雕塑受歡迎
一個好創意,加上一個好名字,就能成就一個市場。新加坡女藝術家庫瑪麗以兩個互相纏繞的辣椒為形,為本次藝博會創作了99件限量版雕塑,并為之取名《幸福探戈》。這個可愛的小雕塑,盡管標價1.98萬元一個,五天內就銷售一空。
與此同時,來自日本知名藝術家村上隆的簽名限量版畫和雕塑,雖然價格不菲,但也是貼滿紅點——紅點即為收藏家預訂之象征。
而那些來自巴黎、臺灣或大陸的具有好彩頭的雕塑,比如奔馬、臥獅、雄豹等等,也被搶購一空。作為藝博會的主題雕塑,擺在門口的9.9米高的“金剛犀牛”,據悉也被克緹國際集團重金購藏,將被放置在位于臺北的集團總部門前的廣場,與臺北101大樓相鄰。
來自法國的私人畫廊老板里卡多·費爾南德斯,一天之內就賣掉了5件雕塑,且價格甚好,這甚至改變了他對中國收藏市場的預期。“中國收藏家的眼光正變得越來越好,我將更改此前對于中國市場的計劃,會帶來更多的高端藝術品供這里的收藏家挑選。”
盡管這種雕塑,從收藏價值和投資收益上看,可能比不上那些中國書畫與當代油畫,但是它們所具有的裝點門面的效果,比那些架上繪畫來得更為真切:用買一張村上隆油畫的十分之一的價格,去買一件他的簽名限量雕塑收藏,這樣的快感是不言而喻的。
當然,這種雕塑的熱賣,仍然顯示了本土收藏市場還處于需要培育的初級階段。更多的人,在逛藝博會的時候,絲毫不掩飾對于“投資收益”的期待。盡管從畫廊的角度看,限量與“簽名”是一個增值保價的好借口,但是對于增值的周期,就誰也說不清了。
海外畫廊低估中國購買力
除了本土畫廊在挖掘市場上具備先天優勢外,海外畫廊對于本次上海藝博會的成效非常滿意。而一些海外畫廊老面孔,甚至成為中國各地城市所辦藝博會的常客。
首次前來參展的美國畫廊團隊收獲頗豐,其中亞歷山大畫廊銷售額達100多萬元,他們對上海藝術市場的強大購買力表示震驚。日韓畫廊所經營的簡約抒情的小幅油畫也獲得了不少青睞。
“這幾年看下來,中國這里的收藏家已經具備越來越好的眼光,我會陸續帶來巴西、美國、法國的藝術家作品,同時我也會把中國藝術家的作品介紹到巴黎去。”里卡多·費爾南德斯說道。帶著這樣目的的國外藝術品商人并不在少數。
伴隨著中國藝術品收藏市場的崛起以及諸多中國藝術家的海外成名,通過參加藝博會來進行雙向藝術品流通,成了這些海外藝術品商人最便捷的方式。
“這個成長性的市場潛力無可限量,因此吸引著我們把關注度放在亞洲的中國,這里的收藏家,知道自己此刻需要什么樣的藝術品,他們并不顯得盲目跟風,而是在不斷學習理解。”埃維拉·莫雷諾說道。
在這方面,與上海藝博會同期舉行的上海藝博會國際當代藝術展(下稱“上海當代”),則在這種國際化交流中更開放。今年成交額達1.4億元人民幣的上海當代,側重于展現中國及亞洲當代藝術的最前沿的藝術家作品。在2007年上海當代第一屆舉辦之時,還高價出售過今年剛去世的大師弗洛伊德的作品一幅。
據上海當代展會總監馬西莫介紹:“國際畫廊在這個上海當代平臺,能更好地建立收藏家、畫廊、藝術家之間的關系,盡管商業化程度還比不上巴塞爾、邁阿密等國際藝博會,但是這種從亞洲或中國來解釋國際化的模式,在亞洲是不可替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