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物學會文物鑒定委員會副會長張寧鑒定記者從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以280元的價格購得的這件名為“金絲鐵線”的瓷器為20年以內的仿品(6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當前存世的文物真品,90%以上都在博物館或大收藏家手中,少有流通,但‘真貨’好象越拍越多。”張寧說,“很多贗品粗制濫造,明眼人一看便知,可一些拍賣公司所聘的假專家為牟利不惜指鹿為馬、顛倒黑白。即便一些真專家,由于拿老板的工資‘吃人嘴軟’,也違心做假鑒定,‘天價贗品’便肆無忌憚地流向市場。”
網民“ZCN13”發帖揭露一些拍賣公司的騙錢把戲:“先對咨詢者所持‘文物’虛高估價以引誘其上拍,而后收取數千元圖錄費。這些贗品的起拍天價便通過各種媒介大肆傳播,但最終大都以流拍告終。”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今年發表聲明稱,拍賣公司一般在拍品成交后才向委托方收取傭金、圖錄費等,收藏者須高度警惕“天價鑒定”和在拍前收取高額費用的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