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品(產權)交易所(以下稱文交所)的出現,激發了人們對藝術品交易形式創新的熱情及對中國藝術品資本市場發展的渴望,文交所由被觀望到野蠻生長的迅猛轉變,既有其合理的一面,也表現出了其發展的局限性的一面。
一、文交所為什么會野蠻生長
文交所的模式一經建立,就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一陣風潮,幾乎每個省都在成立或積極準備成立文交所,甚至不少副省級城市或是地市級城市也正在獨立于每個省(市)成立或是正在成立文交所。面對這種發展的勢頭與沖動,我們似乎可以看到一些可供注釋的背景:一是隨著藝術品市場的迅猛發展,藝術品資本市場急需破局,而在藝術品資本市場的格局中,文交所是繼拍賣市場唯一的一個可稱之為公共平臺的交易創新形式,更是極為重要的是低交易成本的變現退出平臺。當然,也是可資利用的重要投資平臺。文交所當下所呈現出的發展態勢,從一個方面顯現出中國藝術品資本市場的發展之困。二是大量的游資在投資市場發展不完善或者是受阻礙的情況下,急需新的投資形式與出口,所以也可以說,當下文交所的野蠻生長,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資本推動的力量。正是資本的這種迅速而又大量的聚集,才使得人們看到了文交所這種交易創新形式的巨大的商業價值,以及由其帶來的商機。三是藝術品市場的交易需要不斷創新交易形式,并由此來不斷滿足交易效率的提高與交易成本的降低。當下,由于以畫廊為主體地一級市場發育一直遲緩,交易效率低下,始終未能有效地對中國藝術品市場體系形成強而有力地支撐;而拍賣市場雖然火爆,天價不斷呈現,但高昂的交易成本也使其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尋找既有效率,交易成本又能大幅下降的交易形式,就成為不斷成長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當務之急。這時文交所的出現就可謂是“春風吹又生”。四是各地在發展文化產業過程中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發展項目,而文交所這一既有概念又能落地見效的項目,無疑就成為大家相復制上馬的、既有形象又有效應的項目。當然,交易所的發展也進一步順應了利用市場及資本的力量來不斷整合、社會及國內、外資源,來不斷達成國家文化戰略、實現國家文化利益與保護國家文化安全的目標,這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
二、野蠻生長帶來的問題
關于文交所存在的問題,如確權、鑒定、評估、托管、保險及風險與監管等問題,目前大家議論的已經不少,但總的來看都是文交所、交易平臺、交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流程中各環節的問題。當然這些問題都比較重要,嚴重地阻礙了文交所發展的進程,應該給予充分地重視。但我認為,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還有一個更為關鍵、更為直接的問題,其實在很大程度上被大家忽視了,或者說是重視不夠。我們知道文化藝術品份額化交易有兩個資本的屬性,一是資本屬性,二是文化藝術資產的基本屬性。在當下交易所的運營過程中,其實我們過多或是更關注的是交易所的運營過程中,交易過程的合理及合法性,更多地是想通過交易過程的科學化、合理化來控制風險,而或多或少地忽視了交易標的物應有的交易的文化藝術品的資產特征。從當下被詬病的交易過程來看,無不與此有關。像天津文交所白庚延被爆炒到鄭州文交所涉嫌文物交易等等。因此,我們在分析與探索文交所的發展過程中,一定要關注資本與文化藝術兩個向度,并且,要最終把落腳點放在交易標的物的文化藝術資源的特征上來。因為交易創新是“表”,文化藝術品的價值發現與實現是“本”。
當前,我們還發現了一種值得重視的現象,那就是在解決藝術品評估鑒定等環節的時候,太過于強調人的作用,而輕視流程與規程。如過分重視重要藝術家的作用,以為有重要的權威的藝術家出場,那么相應的鑒定與評估就越發權威,而忽視了相關流程與規程的基礎建設,這是非常危險的一種現象。且不說藝術家有沒有相應的資格與能力參與鑒定與評估這種高度專業化的市場行為,更為讓人不安地是用藝術家在創作領域內獲得的認知讓渡到他們并不擅長的領域,不僅有誤導之嫌,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做法在看似靠譜的運作中抑制與阻礙了相關的制度與體系的發育與建立,可以說是有害的。原來的評估更多地是拍腦袋,現在這種狀況也未能改變,只不過是由一個人拍腦袋變成了一幫人拍腦袋,對此我們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同時,我們也應該充分地認識到,只有建立在科學化的流程之下,相應的鑒定與評估才會找到突破口。
三、文交所發展的出路
事實上,在地方政府看來,不少文交所的發展立足點是一個文化項目,沒有將文交所的發展與當地文化藝術的發展戰略與藝術品資本市場的發展與發育相融合,不少地方已將文交所作為一個形象工程項目來對待,是一種與其它地方攀比的一種沖動,并未能有效地認識與定位文交所的發展。其實,這才是文交所野蠻生長的最大風險與最難以把控的不確定性,極易在定位不準、戰略不清的發展過程中,游離于地方文化產業發展戰略與目標,變成由利益集團控制的牟利工具。因此,在文交所的發展過程中,一定需將其置于一定的戰略框架之內,并將其與文化藝術品資本市場的發育、發展相鏈接,并將其作為發展不同區域文化藝術品資本市場的龍頭或者是有利的抓手,在文化藝術與金融的不斷對接中發展壯大。同時,有效地利用這一公共平臺,整合藝術與資本資源,不斷培育與發展區域的文化藝術品資本市場及其體系。也就是說,我們只有將文交所的發展放在構筑不同區域文化藝術品資本市場這個高度上,文交所的發展才會找到戰略支撐與市場基礎。當然,發展區域文化藝術品資本市場是一項重大的社會與經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的不僅僅是資源,更重要的還應在戰略、政策、人才及市場與體系建設等方面做出積極而又有效地努力。
四、文交所發展的突破口
文交所發展到今天,我們面對重重困難與詰難,更多地似乎應該是找準突破點,由點到面,滾動式發展。談到文交所發展的突破口,無非有三個層面的狀況可以考慮:
一是宏觀層面。在國家層面一定要認識到文化藝術資源與資本對接的重要性,文交所是一項非常適合而又有效的一種交易制度的創新,是文化藝術資源金融化的一項重要創新形式,應從國家文化戰略方面予以重視。當下,應該盡快開展相關系統研究,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與區域規則,在戰略層面上不斷完善布局。同時,要盡快地完成相應的監管組織,出臺統一的監管辦法,規范并推動文交所的發展沿著國家的文化戰略的方向前行。在此基礎上,出臺相關優惠扶持政策,并對重點標示性的文交所從戰略、政策、人才及資金等多方面給予大力扶持。
二是中觀層面。不同區域或是政府,需在分析資源及歷史文化傳統的基礎上進行選擇,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相應的資源與條件可以建立文交所的。如果一旦選擇建立,就應有相應的規劃與配置,并在當地資源允許的情況下集中優勢力量先行先試,把資源優勢盡快地轉化為資本優勢,從而為區域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開局、鼓勁。
三是微觀層面。即就是文交所在搞好制度建設、平臺建設與風險控制的同時,不斷從資本與文化藝術兩個向度上認識與探索文交所的發展思路與定位,為投資者創造更大的價值。為此,文交所在搭建優質交易平臺的同時,要努力樹立品牌,并從降低交易成本,改善服務質量等方面優化交易環境,在資產包的組織與選擇上下功夫,在集合投資商的環節上做功課。只有提高了投資客戶的價值、降低了成本及提高了交易效率,文交所才能真正立得住,做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