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尚未結束,眾多機構采取裁減員工和降低薪酬的舉措,博物館界也面臨這樣的問題。日前博物館界為應對危機就出臺了新的用人策略——以非正式人員替代。
盡管今年2月份華盛頓大學藝術博物館已經進行了一次裁員,但這顯然還不足以解決問題。近日,該博物館宣布,把所有的固定員工都變成兼職。包括博物館總監、策展人、各部門負責人等都毫無例外的成了兼職員工,他們將每周工作 32小時。這項新計劃還規定,除了每周一之外,周二該博物館也將閉館。該博物館目前還沒有關閉的危險,他們只是通過這種方式,盡可能堅持更長時間。但同時也有人質疑,在這樣被動支撐的情況下,這家博物館還值得大家費神去參觀嗎?
臺灣美術館歸文化建設委員會權屬之下,近來也出現了派遣人員糾紛。派遣人員,指的是人力資源公司派駐其員工在客戶機構的某些職位任職,但這些員工由人力資源公司統一管理,不屬于客戶機構編制。臺灣美術館表示,在政府人力精簡政策下,一旦有職位空缺,并不會招聘新人員,以致員工人數銳減,目前全館只有 60 多位正式員工,主要負責展覽、教育宣導等重要工作。如此一來像清潔、展場值勤導引等工作只能通過招標的方式派遣。
據了解,此次臺灣美術館的派遣人員糾紛,主要是由于待遇問題。今年6月,臺灣美術館將派遣公司招標新約改為保安人員與服務人員兩個標。保安人員由維新公司取得,服務人員由仟代昌公司得標。如此一來,派遣公司月薪比原本低了一千至兩千元。派遣公司不但只跟員工簽3個月短約,而且還以保安人員依勞基法標示不受工時與休假規定所限,每月只給這些員工4天假期,并可任意要求加班,這是產生派遣人員糾紛的根本原因。而外界也對美術館使用派遣人員有眾多爭議,主要是認為用非正式員工管理展場和服務臺,其素質和職業技能很難保證,且存在安全隱患,影響美術館的形象。
不管是華盛頓大學藝術博物館正式員工變兼職,還是臺灣美術館以派遣人員頂替職缺,這種人力資源結構模式,都只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即削減成本,最大限度地維持機構的正常運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是當下博物館界的無奈之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