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國內通貨膨脹壓力、股市動蕩等內部環境也同樣使中國宏觀經濟能否持續高速增長面臨巨大挑戰。與之對相應,藝術品市場開始面臨“崩盤論”的考驗。2008年春拍,60%甚至50%的成交率并不鮮見,火爆數年的當代藝術品以底價甚至低于底價被拍出,而秋拍在春拍后的一連串反應下,市場上引起的恐慌仍未平息,市場上仍然鮮有高價成交和打破紀錄的喜訊,但雅昌網中國畫400指數顯示,國畫市場依然堅挺,讓人欣喜的看到其相對抗跌的一面。
古代書畫穩健中規范
雅昌網國畫400指數顯示,自2000年春季至2008年春季,其曲線一直處在上升趨勢,只是在2008年秋季略有下滑,當前為3506點,僅比上季下降217點,如果按本份比計算比上季下降6%,這與藝術品市場的其它種類相比而言,其下跌幅度微不足道。縱觀2008年國畫市場,古代書畫在現今冷淡的市場下還是一塊不為所動的凈土,不管是2008年春拍還是秋拍,古代書畫依然在保持著其穩定、端正的態勢。名人書畫,帝王字畫,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并沒有人覺得它有太多的價格泡沫。出現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收藏中國古代書畫的大多數為傳統型藏家,并不像當代藝術那樣出現那么多新的買手賣手。相對而言,古代書畫所需要的專業水準與資金門檻也是最高的,特別在鑒定方面所需的“掌眼”技術更是高難度的,無論對畫史的了解;對流傳有緒的調研;對畫家生平、生活背景、藝術手法的鉆研,都是一個綜合高深的學科,這些嚴格的門檻要素便也成為古代書畫市場規范穩健的保障。
近代書畫地域性強
從近代的書畫收藏看,一直以來有其收藏地域性。例如京派藝術在北京賣得好,海派藝術在上海賣得好;齊白石、李可染受北方買家追捧,唐云、程十發、謝稚柳在南方更“吃香”,高劍父、高奇峰在廣東、香港有市場,而浙江買家則熱捧黃賓虹、陸儼少、潘天壽……這也形成了不同藏品在南北市場的差價,從而也形成了南北買家來往串門的市場趨勢。然而面對動則十萬百萬的近代書畫,專業的買家們也開始挖掘被歷史長河所掩蓋的國畫大師,這也顯示著藏家朝專業化邁進的標志。以廣東為例,除了嶺南畫派的幾位名家,還有詩書畫文兼備的方人定,表現現實主義題材的黃少強等等。而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國畫研究會,也誕生了不少卓有成就的畫家,如當年人物畫被張大千推崇的鄧芬,書法金石造詣深厚的鄧爾雅等。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近代書畫領域中,比如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大部分藝術家都已經過世,理論上講他們的作品只會越來越少,稀缺性正在不斷接近古代書畫,加之鑒定方面的相對容易和清晰,所以,近現代書畫的未來增值是完全可以預期的,特別適合中產和以上階層人士們的收藏與投資。
當代書畫存在檢漏良機
回首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書畫市場也步入一個繁榮的高峰,1994 年中國嘉德成立,也告示著書畫市場步入一個更為規范的時期,陸續成立的拍賣行,標志著書畫市場的逐步繁榮。1998年遭受亞洲金融風暴后,受國內內需不足,消費和投資持續疲軟的影響,書畫市場拖著疲憊的身軀慢慢跨過21世紀。步入新世紀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房地產、股市也回暖,書畫市場迅速回溫,書畫市場的繁榮在2005年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進入2006年后,受股市、樓市高企、社會資金轉移、原油價格高漲等因素,書畫市場也開始步入調整期。從時間鏈來看,我們會看到書畫市場呈現一條波動起伏的曲線,它本身受到基礎經濟、國際環境、宏觀調控、資金流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2007年宏觀經濟全面調整中,書畫市場稍顯低迷。2008年,書畫市場持續低迷。從嶺南書畫市場看,廣東保利2008年春拍成交額為7327萬元,中國當代書畫專場成交率為65%。但如果就數據而言,我們看不出火熱的跡象,然而從具體拍品仔細觀察,某些以前在嶺南地區并不十分受追捧的名家畫作,在那次拍賣中卻又不俗表現,包括楊之光的《神女賦》、林墉的《夢之女》都拍出不錯的價格。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代書畫中大部分名家作品,在當前的經濟蕭條的大潮下市場走勢一般,即使一些精品的價格,也相對較低,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也是一個當代書畫檢漏的好時機。如果你這個時候入場,只要看準精品,那么你就有撿漏的機會——至少周圍的競爭者減少了。
投資國畫是理性選擇
記得在2007年,“理性”成為買家、賣家共同的關鍵詞。這一年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有意識地放慢了前進的腳步,希望走得更為穩健。2008年,金融風暴席卷全球,使藝術市場進一步走向低迷。寒潮當中,很多收藏資深人士表示,目前各類藏品市場依然處于歷史高位,這一點所有的人都不會加以否認。而我們從雅昌網國畫400指數顯示中可以看出,經過了一場目前仍未退潮的金融危機的洗禮,中國書畫相對抗跌的趨勢愈加明朗,投資國畫是較為理想的選擇。
但業內人士也提醒藏家,經濟大蕭條的時代總是買畫容易、賣畫難,投資回報不會很快兌現,因此藏家還是要把理性投資放在第一位,要有耐性,坐得住“冷板凳”。收藏不在于東西的多少,而在于對收藏的理解以及對未來的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