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m 平靜 water mattress machinery ruins 水床機械裝置廢墟 700x500cm 2009
看見自己的眼睛——中東當代藝術展
展出時間:9月6日
展出地點:香格納畫廊H空間
投票人:鮑棟、段君、劉禮賓、李笑男、楊揚
??? The Color of heaven 天堂的顏色 glasses 玻璃杯
Make up 化妝 Acrylic on canvas 170x380cm 2009
Make up 化妝 Acrylic on canvas 150x170cm 2009
???
MadeIn(沒頂文化有限公司)是由徐震在2009年創立于上海的文化有限公司。公司致力于藝術創造、制作、傳播、支持以及策劃,是一個多功能的復合式文化有限公司。本次展覽是以中國人的理解方式對中東多元文化狀態的一種藝術呈現。本次展覽所涉及的形象、文字都是選用世界各地各種媒體公開發表的漫畫為元素,拼貼、組合而成。該公司在媒體中稱:該展覽是中國規模最大、最專業中東當代藝術展,在展覽上您將見到中東最具代表性的當代藝術作品。中東當代藝術是國際當代藝術的組成部分,這個展覽真實地反映了中東當代文化環境中藝術創造的自由和多樣性,尤其體現了中東新一代藝術家在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和新語言進行藝術創作時所表現出的探索與實驗精神。
藝術家自述:總體而言這個展覽是針對“異國情調”的主題的,這個展覽有許多人參與,有的還不是藝術家,MadeIn這個新體制使展覽有了更豐富的角度。整個過程有點像藝術家交流計劃中的駐站計劃,但重點在于反過來看自己,對比一下中國的異同情調。中東的“異國情調”的線索,包括戰爭、宗教、建筑、文字等視覺元素,還有中東地區的情緒,對西方國家的看法。反觀中國當代,則是政治、意識形態的問題更敏感。這是一種對當代藝術的一種探討。我相信,包括中國藝術家也不贊成這樣的“異國情調”,也不希望觀眾把它看作所謂的“中國當代藝術”。
鮑棟:徐震以拋棄具體藝術家身份的方式擺脫了中國當代藝術一貫的身份焦慮癥,或許可以使創造力能夠不依賴于身份限制而不斷生長出來。這個舉動充滿危險,也包含可能,這種挑戰性的實踐值得關注。
段君:投票給該作品,并不是因為作品本身的質量,而是我反對對該作品的質疑,我反對的不是質疑——任何作品都應當得到質疑,我反對的是對該作品質疑的理由,它們多數具有虛無主義的色彩。
劉禮賓:在2009年特定的年度背景下,顧德新的《2009-5-2》,孫原、彭禹的《自由》,隋建國的《運動的張力》尤其彰顯了一種現實針對性,這一針對性的獲得是借助對作品的有效控制來實現的,而絕非是對事件的口號式的圖解,以及對作品規模化的追求來求得的。三件裝置作品均是基于特定空間創作的,藝術家對藝術語言的處理極為精到,把握相當準確,作品與空間形成了緊密的呼應關系,展覽空間成為了撼人的體驗現場。顧德新對“現實和天堂”關系的追問,在一個無足輕重的日子中展開,這個“日子”的非紀念性,點明了我們所處環境的常態。孫原、彭禹的“自由的囈語”在鐵罐中時而狂躁,虛張聲勢;時而疲軟,氣若游絲,將鐵罐外的觀眾引入了鐵罐中。隋建國作品中的兩種運動軌跡(兩個大球的滾動和穿刺在管道中的鋼珠)使觀眾一方面驚恐于所處空間的逼仄,一方面分心于鋼珠的運動所帶來的另一路線的可能性——依然是處于控制之中。
與上述三件作品的集中性相反,徐冰的《木林森計劃》是他的“為人民服務”一貫立場的延續和體現,作品表現出較強的隨意性和非作品性。但正由于多方面的參與以及創作時空的相對延宕,使這件作品具有更強的深入性。此外,在中國經濟發展、全球資源爭奪與斗爭的背景下,王邁的《南海油氣專線1號》以看似卡通和輕松的作品風格,游走于歷史、現實、權力、霸權、資源……的縫隙之中,揭開了合理、正義面紗下面的國家面孔。周嘯虎的 《集訓營》則集中處理了中國現實語境下人們在追求財富狂熱激情下的非常態,所有的人物都倒立著,看似滑稽和無奈,實則正常和殘酷。徐震在《看見自己的眼睛:中東當代藝術展》中,借助對創作主體重要性的回避,將觀眾置入了對自己的質疑之中——這里面自然包括對自己藝術立場的慣有認同、對自己各種身份的習慣以及對“當代藝術場域”的想當然。
李笑男:真的很中東,真的很中國。本年度最有趣的作品。藝術最應該是有趣的,或者說最起碼應該是有趣的。一個化名為Made-In的匿名者,做了一個中國人的“中東當代藝術展”。這件作品有趣之處在于它的操作方式大于它的作品物理內容本身。徐震通過消解個人身份,甚至民族身份的方式,同當代藝術開了一個玩笑。這個玩笑讓很多貌似嚴肅的循規蹈矩者和煞有介事的為藝術家無處遁形。
楊揚:對這個作品討論最多的,是對于藝術家身份的探討。徐震的做法很吸引我,因為并不是簡單的藏匿藝術家身份——這個早就嘗試過了;而是發射假信號,讓觀眾產生藝術家身份的誤讀。一旦真正的身份被公之于眾,自然會引起反思。民族、地域、國籍、性別、年齡……這些身份符號對于作品本身而言到底意味著什么?更讓人回味的是他選擇的替代身份是“中東藝術家”,這是繼中國當代藝術之后在國際藝術界、藝術市場上的新起之秀。藝術家仿佛在說,中國藝術家也會做中東藝術,那又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