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田
傅雷的美術(shù)批評之所以得到讀者擁躉,首先是傅雷公正的立場,其次是傅雷超凡的眼界。比如他對張大千和溥心畬的點評,就是最好的例證。他對張大千一直不看好,理由極其充分——“大千是另一路投機分子,一生最大本領(lǐng)是造假石濤,那卻是頂尖兒的第一流高手。他自己創(chuàng)作時充其量只能竊取道濟的一鱗半爪,或者從陳白陽、徐青藤、八大(尤其八大)那兒搬一些花卉迷人唬人。往往俗不可耐,趣味低級,仕女尤其如此。與他同輩的溥心畬,山水畫雖然單薄,松散,荒率,卻是高出大千多多!一般修養(yǎng)亦大千可比”。
傅雷看過張大千為徐悲鴻畫冊寫的序,斷言張大千中文不通,笑話連篇,書法之江湖尤令人作嘔。
對當時的西畫作品,傅雷也不看好。1961年7月31日,他在與劉抗的手札中明確指出:“……國內(nèi)洋畫自你去國后無新人。老輩中大師依然如此自滿,他這人在二十幾歲時就流產(chǎn)了。以后只是偶爾憑著本能有幾幅成功的作品。解放以來的三五幅好畫,用國際水平衡量,只能說平平穩(wěn)穩(wěn)無毛病而已。”
“他這人”所指何人,有可能是徐悲鴻。因為對“他這人”在抗戰(zhàn)期間在南洋所畫的斗雞一類的東西還是肯定的。
徐悲鴻是不是在南洋畫過斗雞?
不管“他這人”是不是徐悲鴻,他對“他這人”的批評卻是毫不留情的。第一,傅雷強調(diào)“沒有藝術(shù)良心,決不會刻苦鉆研,怎能進步呢?第二,陸續(xù)看了“他這人”收藏的國畫,中下之品也捧做妙品,可見他的眼光之差;三,“他這人”從未提到創(chuàng)作中的苦悶,也不談理想的境界,自高自大到了何種地步。
對“他這人”的批評,傅雷的內(nèi)心是矛盾的。他對劉抗講,“他這人”與自己私交不錯,對自己真誠熱心,始終如一。只是批評是不能夾帶私情的,與友誼、親情無法混淆。傅雷坦言,“他這人”對我的友誼之厚,需要感激。一旦涉及對其作品的評論,就需要“一五一十”,“就事論事”,直言不諱了。
傅雷的批評立場值得提倡。當前,輿論批評步履維艱,大環(huán)境是主要因素,礙于情面也是重要一點,對同事、朋友、親人,只能說好,不能說壞,只能說假話,不能說真話。這樣的現(xiàn)實,對中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shè),對中國憲政民主的開展極其不利。真正和諧的社會和健康的人格,對批評往往會理性對之,會恰到好處地汲取批評者的精神養(yǎng)分,反思自己的行為,修正自己的錯誤,以便大踏步向前進。
“一五一十”、“就事論事”的批評立場,使傅雷形成了一定的公信力。早年在上海,傅雷對初出茅廬的張愛玲的肯定,為中國文學史增添了光彩。對黃賓虹的頂禮膜拜和悉心研究,提高了中國畫的美學判斷。同時,對張大千、吳湖帆、劉海粟等人的批評,讓我們看到了藝術(shù)批評的理性光彩和責任意識。
(作者系書畫評論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