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9日下午,由今日美術館主辦、摩根大通獨家贊助的《關系:中國當代藝術》在今日美術館二號館二層開幕。
此次展覽是中國首次以“關系”為主題的當代藝術展,意在探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種種“關系”。本次展覽繼廣東美術館展出之后,以今日美術館為巡展第二站,由策展人姜節泓攜手13位當代藝術家,蔣志、邱志杰、邵譯農、石青、史金淞、向京、蕭昱、楊心廣、楊振中、張大力、張恩利、莊輝&旦兒,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藝術體驗。此次展覽由摩根大通獨家贊助機構。恰逢公司在華90周年之際,摩根大通舉行了一系列活動以慶祝在中國的歷史以及與中國社會的深遠關系。本次展覽是系列活動中的主要藝術合作項目并且延續了摩根大通支持當代藝術發展的傳統。通過《關系》展,今日美術館與摩根大通將共同嘗試藝術與品牌合作的多元化思路,追尋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腳步,促進公眾與藝術家、品牌的直接對話。
展覽以“關系”為主題
“關系”最早可追溯到儒家意識形態中的“倫”的概念,其中,人的個體被理解為根本的互相聯絡的社會存在。孔子定義出人在社會中的五種基本“關系”——即“五倫”: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隨著社會的變遷,傳統上的“關系”的概念也正隨著社會意識形態的變革,而不斷地修正和重新定義。新文化運動中“倫”的觀念被解構,一種新的社會秩序逐漸建立起來。特別是當新中國成立后,人們的生活被歸納在一個新的大集體里面,這個新集體可以理解為一個“家庭”、一種“規范”,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理想化的生活網絡。
現在國際上的社會科學研究,常常有針對中國的“關系”展開的討論,而在視覺文化語境中,“關系”似乎還是一個隱而未現的話題。此次分別在廣東美術館和今日美術館展出的《關系》當代藝術展正是以策展和藝術實踐為引領,打破以往的線性歷史陳述的規范,重新審視“關系”的概念,梳理現實的或是想象的、表征的或是記憶的“關系”,并揭示和探討它所獨具的當代性。
策展形式回應“關系”概念
傳統以理論為旗幟的策展程序分為兩種:策展概念先行和藝術家實踐先行。藝術家的實踐前置,即策展人通過展覽理念挑選既有的藝術作品,邀請符合展覽概念的作品參展的形式;而后置,則是藝術家以展覽概念為中心創作藝術作品的形式。
然而,無論是藝術實踐的前行或后置,都以線性時間為坐標軸,這極大地局限了策展人與藝術家之間的交流。此次展覽,正是打破傳統將展覽概念與藝術實踐割裂的策展形式。在線性發展的基礎上,拋棄“先來后到”的傳統形式,充分把握藝術家與策展人之間的空間維度,將展覽概念與藝術實踐并行,創造全新的立體策展形式。
自展覽策劃的起始階段,策展人就通過電子郵件與參展藝術家往來通信,并在溝通中與藝術家一道建構策展理念并激發實踐創作。這種書信交流建立了策展人與藝術家之間的“關系”,其文字形式也成了與展覽中所呈現的視覺作品同步的實踐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