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者
KRIEGER, Peter 國際主席
傅申 中方主席
滕宇寧 青年主席
SCHNEEMANN, Peter
??? Eco-Action: Materialities and Territories as Mediators of Contemporary Landscapes
RANKIN, Elizabeth
??? Imperial violations: undermining the conventional tropes of landscape. Michael Shepherd's New Zealand landscapes.
GEE, Gabriel
??? The Late 20th Century Marine: "Forgotten Spaces" and Trans-industrial Visions.
TURAZZI, Maria Inez
??? Favelas in Rio de Janeiro: new approaches to a singular landscape
FRESCHI, Federico
??? Eco-Action: Materialities and Territories as Mediators of Contemporary Landscapes
SUD, Shivani
??? In a Land of Death and Disease: Epidemiological Landscapes and Photography in Colonial Bombay
GOTLIEB, Marc
??? The Orientalist Sublime: Landscape, Self, and Spectator in the Work of Gér?me and his Contemporaries
KERN, Margit
??? Historical Landscape and Progress. Eco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Cuadros Nacionales” (National Paintings) in 19th Century Mexico
SENG, Eva-Maria
??? Pall Mall. From the Sportsground to the Urban Pleasure Ground
劉禮紅
??? The Wu Landscape: Eco-aesthetics in Chinese Paintings, 1450-1550
翁劍青
??? 景象·人文·圖式 ——明代戲曲文學插圖的場景與視覺涵義
顏曉軍
??? 董其昌與晚明的紀游山水——理學觀念對真實風景的視覺重構
蔣方亭
??? 王世貞與《水程圖》冊中的運河風景寫生
許彤
??? 乾隆朝“江南”名勝圖像的制造與傳播
“風景”是藝術史研究中最為復雜而有趣的課題之一。當今全球都共同經歷“過度城市化”(hyper-urbanization)的遭遇,以往“城市”與“風景”之間的界線正在消融。新型城市景觀呈現出的混雜形態不斷激發出前所未有又難以理解的迥異圖像,專家們也認為當代文化中的“風景”無疑是最有吸引力的視覺研究對象之一。然而這并不能避免傳統的敘述模式將城市與風景對立。從神經學角度而言,風景這一概念在人腦中的建造重疊了現實世界與虛幻想象。對于風景的感知與理解亦通過復雜的多重視覺呈現得以建造。有關風景的圖像集合了自然與文化各方面的元素,而不同時期不同文化也造成了對圖像意義的不同理解。
藝術史的方法可以提供一種觀察的角度,來研究不同文化在不同時期對風景的表達:我們如何從圖與詞的角度來理解風景的建構?有哪些概念源自風景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加以分析和解釋?有什么樣的依據可以修正對于歷史與當代的風景的界定?觀看者在試圖理解風景帶來的復雜現象時如何處理這些概念?社會與現實反映在不同的風景美學概念中有什么樣的關系?
本單元將分六個層次來組織對于“風景與奇觀”的討論:
1)風景畫的其歷史與現狀。風景畫是藝術史研究的一個重要的類型(genre),這個層次主要解決風景畫這一概念的產生和術語的使用,即“土地”的概念最初如何轉換為地上景觀,即風景,再發展到風景畫。針對這部分,我們希望演講者能夠探討風景及其視覺表達背后的文化闡釋——一方面我們要探討17世紀至今的西方繪畫傳統,另一方面也要特別注重亞洲繪畫傳統的圖像和哲學背景(如中國的山水畫)。同時,這部分也將探討共同背景與環境下,如何通過風景觀看形成精神與視覺的模式。
2)有關風景的集體意識也產生于其他的視覺媒介,如地景裝置、攝影、電影,以及流行媒介(出版、電視和網絡)。這些媒介構成視覺生產體系,為觀看接受提供了不同的條件。除了特定場域的地景裝置之外,攝影和視頻記錄下來的風景也可以顯現為自然的不同變體,并且其傳播力要更為廣泛和持久。因此第二個層次主要討論風景在媒介傳達中的表現。可能涉及到的方面會包括對藝術作品的分析、各種形式的視覺產品、流行文化或商業化的產物,以及制圖術(cartography)或生態學(ecology)領域的科學圖像。
3)有關設計和規劃風景的人的研究,比如園藝師、景觀建筑師、制圖師、地理學家、生態學家,以及自然科學其他領域的專家。在這里風景作為一個多重復合的現象會牽涉到非常廣闊的概念范疇。對于擅用圖像分析的藝術史家而言,這些領域的補充可以激發起有關風景圖像作為知識生產更為復雜的闡述。這部分探討藝術的視覺形象與自然景觀的科學屬性之間如何緊密關聯,以及風景如何影響到世界觀。
4)生態美學與生態批評:有關環境的討論不僅集中在科學與政治決策領域,也會包括美學方面。圍繞風景圖像與想象的形象傳達和概念界定拓寬了對這一問題的理解。風景及其相關的構成元素(如“云”也是其中之一)可以說是視覺知識生產最為密集的一個領域。論文可以涉及風景的圖像再現在環境發展中的認識論意義。生態學的視角同時也提供了一種不同于藝術史研究的方法補充,這是由于藝術史學科本身經常會忽視風景的自然屬性,及其在很長歷史時期里的演化,比如地質構造、植被差異甚至是氣候變化。如果我們把風景定義為時間對空間的滲透,那么風景畫作為對自然瞬間的記錄,也應該把自然演變的因素考慮其中。甚至是短暫的都市化進程剛剛建造出的環境,具有自身發展線索和美學特征,也應該作為風景的一部分,建立特殊的生態系統。
5)風景的政治圖像學:針對這一層次的討論應當分析風景的視覺形象如何具有政治性以及反映政治的訴求。這部分內容涉及國家、地區以及在地模式對于風景的圖像建造。風景的問題涵蓋在空間政治理論中,即每個基礎構造和視覺元素都可以闡釋政治意圖。風景是一種由特定概念建構起來的政治文本。理論上而言,我們可以從開放的、大眾的景觀概念,一直研究到君主制的政治地標、獨裁專制的疆域概念以及帝國主義的大規模擴張。有關政治圖像學的最新進展已經反映出這一藝術史研究的領域可能為傳統的政治學研究注入新的觀念。
6)作為奇觀的城市和景觀,包含政治學、生態學、社會心理學、經濟學等多方面的問題。基于風景作為社會設施的傳統歐洲理念,居伊·德波(Guy Debord)所謂的“景觀社會”(society of spectacles)理論,把城市與自然的問題轉化到消費社會流行文化蔓延背后孤立、簡化、庸俗化的問題之中。商業化奇觀的典型案例就是20世紀晚期的賭城,如拉斯維加斯與澳門的興起。另一方面大型購物場所和娛樂中心也可以看作當代奇觀的縮微景觀,在這里,布景一般打造出來的“人間天堂”(locus amoenus)不斷刺激著人們的消費。這種商業化打造出的視覺奇觀已經成為當代都市構成的一種基本范式。針對風景和奇觀在藝術史層面的追問,有助于分析視覺模式的形態以及他們對于城市圖景的影響,并可以探討在這一過程中什么樣的概念被用于解釋和批評這些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