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感受、真我的情致、真率的觸筆和意境,勾勒出一幕幕大眾“常有之時”、“常有之事”、“常有之人”和“常有之物”。1月13日上午在鳳凰藝都美術館開幕的“尋源問道·藝術鳳凰——中國油畫學術邀請展”讓參觀者讀到了60余位藝術家對生活本源的孜孜追求。據悉,這也是2013年中國油畫界首次盛會。
濛濛冬雨,裹挾著絲絲水霧,令鳳凰藝都美術館如同蒙上一層薄紗,極具“江南水墨”的意境。作為江南地區首家民營油畫專業美術館,鳳凰藝都近年來涉足中國油畫創作、收藏領域,珍藏了一批頗具藝術價值的作品,成為頗具知名度的油畫藝術國際化交流平臺。當天,走進館內的參觀者真切地感到“筆尖上的生活,真是美得直動人心”:楊飛云、龍力游、白羽平、李曉林、姚永、張立農、芃芃等近60位中國油畫名家的120幅作品,涵蓋寫實、抽象等各種油畫技法,豐富的油畫色彩,粗礪大膽的筆法,細膩精致的筆觸,抒詠著生命不息的自然情懷,代表了當今中國油畫也是新世紀以來油畫界的最高水準。
此次展覽圍繞“造型與品格的表現力”研究課題,展示中國油畫院專家組的智慧之作和創新成果。研討會學術主持人、中國油畫院院長楊飛云現場表示,在多元化的藝術時代,展覽與研究的目的是在多元互補的文化格局中尋找東方與西方、古典與現代、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的表現途徑,以望創作出具有時代精神和民族情感、學術深度和精神高度的作品。
談及為何選擇無錫“尋源問道”,他的一席話頗有代表性:“中國油畫的祖師爺徐悲鴻是無錫人,此后,無錫又涌現了吳大羽、吳冠中等油畫大家。中國人注重問道,中國畫是中國的畫道。而無錫的顧愷之、倪云林等大師,就是中國畫集大成者。”他認為,將尋源問道的地點定在無錫,那是最佳的選擇。本次展覽參展畫家崔小健表示,在“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時代,中國油畫家們更要堅持自己的藝術主張。如何堅持?便是通過創作、研討,從中探索、發現中國油畫的發展規律,在屬于“舶來品”的油畫中融入中國血脈、發出中國聲音。而無錫鳳凰畫材,更將無錫推至中國油畫創作的先鋒地帶。
雖然寒意沁人,但由于活動規格高、陳展作品水準高,當天的展覽還是吸引了眾多油畫愛好者前往參觀。不少鑒賞者表示細讀此次展出的油畫作品,大師們以油畫語言為媒介,以傳統文化為脈絡,注重內涵的表達、信念和情感的梳理,用不同的筆墨,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出他們心中對生活、對藝術的理解。可以說,每一幅作品都是藝術家的用心之作,不啻為一次藝術盛宴。記者看到,一個孩童好奇地盯著一幅惟妙惟肖的人物畫,仿佛是想聆聽人物的內心獨白(如圖);幾個文化官員靜靜地站在靜謐的農家作品前久久凝視,望著晨風中那片搖曳的玉米林,感慨地說,畫家筆下的農村生活太美了!沒有筆筆寫實,但卻分外經得起品讀,你能感受得到那朦朧的光影穿越畫面透出一種意境與風情,仿佛一首詩在流淌,讓你沉醉其中、浮想萬千!
據悉,該展覽將持續至2月28日,期間還將舉辦學術研討活動并發行同名作品集。
開幕式當天,還現場舉行了“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江南創作基地”的揭牌儀式。同日下午,在金陵山水麗景大酒店舉行了學術座談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