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書畫因其快速上升行情被譽為帶動市場發展的新引擎,藏家對稀珍之品的追捧創造出的億元天價,推升市場至新的高度。此次春拍,翰海古代書畫數件典藏級精品,助燃古代書畫上升行情,為今春拍場施以華彩。
仇英《浮巒暖翠圖》卷
《浮巒暖翠圖》約創作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仇英時年約37歲。本件作品原屬明代收藏大家項元汴所有,畫作鈐“項墨林秘籍之印”、“墨林”、“項元汴印”、“子京”、“子京父印”、“神品”、“ 檇李”等多方項氏鑒藏印。
民國年間,畫作輾轉歸屬袁世凱珍藏,后歸其二子袁寒云所有,直到1936年8月現身美國。1956年,美國收藏家麥克·蓋勒斯從舊金山華人收藏家曹仲英處購得《浮巒暖翠圖》,并請其友、時居舊金山柯密爾的張大千鑒定。打開畫卷看到包首,張大千一眼便認出此畫系當年在袁世凱家中所見,十分感慨,細細觀賞之后寫下題跋。1981年紐約收藏大家王季遷再次鑒定題跋:“十洲畫偽者十之八九,此圖筆法凝重,款書端莊,當屬仇氏早年真跡。畫中人物尤見本色……”此外,《浮巒暖翠圖》有“陳定畫印”、“萊嵩氏書畫印”、“東雅”、“怡春園主”和白文閑章等收藏印總計38余方,足見后世藏家之鐘愛。
趙孟頫《太上無極混元一炁人妙經》
趙孟頫是我國書法史上著名的書家。他長于各種書體,《元史》稱他“篆、籀、分、隸、真、行、草書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他博學多才,繪畫能工能寫,山水人物、鞍馬、花鳥無一不精,技術全面,風格多樣。除書畫之外,他還工詩文,有《松雪齋集》傳世。
趙孟頫傳世作品很多,其中又以行書為最,小楷不多,大都是書寫的佛經和道經,小楷書法自五代之后已漸式微,尤其宋人,更不善楷書,而趙孟俯提倡復古,繼承魏、晉遺風,精研小楷,為世所重。能做到點畫精致,結體穩健,疏密適宜,筆劃舒展,并且法度謹嚴,極備楷則。用筆靈秀飄逸,姿態綽約,流美自然,絕無呆板和局促感。用墨則比較重,提頓轉折處,倍覺神完意足,顯露出一種雍容、雋麗的情致。此冊《太上無極混元一炁度人妙經》,為道教經典。通篇洋洋灑灑三千余字,一氣呵 成,大小隨度,首尾如一,絲毫沒有懈怠的跡象。實為佳品。
夏昶《萬竿新荀圖》
夏昶(1388—1470年),字仲昭,號自在居士,又號玉峰,江蘇昆山人。官至太常寺少卿。善畫墨竹,初師王紱,后融會吳鎮、倪瓚畫法,以法度謹嚴的楷書筆意入畫。他的墨竹“時稱天下第一”并傳播海外,“絹素一出,能令朝鮮、日本、暹羅海外諸國懸金爭購”,有“夏卿一個竹,西涼十錠金”之謠。
此卷以墨筆畫竹石是夏昶的典型風格,夏昶畫竹,強調氣韻,主張“一氣呵成”,竹葉落墨即是,不見復筆,山石以斧劈皴法大筆側鋒揮掃而成。夏昶筆下的墨竹已不僅僅是簡單的文人式的寄興抒懷,而是還竹于其自然的生長環境之中,在竹畫中融入山水畫的筆墨意境,表現出精深的功力和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卷末有明代書法家張弼跋。張弼(1425-1487)明代書法家。字汝弼,自號東海,松江華亭。《明史·文苑傳》稱其:“工草書,怪偉跌宕,震撼一世”, “酒酣興發,頃刻數十紙,疾如風雨,矯如龍蛇欹如墜石,瘦如枯藤”,狂書醉墨,流落人間。雖海外之國,皆購其跡,世以為顛張(旭)復出。嘗自言:“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李東陽笑為“英雄欺人之語。”著有東海文集五卷、《四庫總目》和鶴城稿并行于世。洋洋百余字,亦精彩躍然。此卷為翁同和舊藏。
朱耷《拳石雙鳥圖》
朱耷(1624—1705年),明宗室寧獻王朱權后裔,封藩南昌,遂為江西南昌人,譜名統,小名耷。清順治五年(1648年)落發為僧,法名傳棨。一生字、號、別號甚多,有個山、驢屋驢、人屋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始號八大山人。晚年署款將自己的號“八大山人”四個字以草書體連綴寫,似“哭之”、“笑之”,借此暗寓他面對富于戲劇性變幻的人生,哭笑不得,百般無奈的感慨之情。他與同為明遺民畫家的石濤、弘仁、髡殘合稱“清初四僧”。
朱耷的一生,命運坎坷,復雜的身世背景對他的人生思想影響深重,也在他的藝術創作中形成了古拙奇特、勁拔荒率的藝術風格。朱耷將強烈的主觀意識融入繪畫中,尤其是花鳥畫,以人格化的表現手法畫魚、蟲、禽等,表達隱晦的寓意。此圖畫枯枝頑石,兩只小鳥分別佇立樹石之上,眼光上翻,一副白眼向天的倔強神氣。畫用中鋒運筆,線條轉折頓挫,干濕濃淡盡在變化之中,墨氣凝重沉著,于極簡的景物中展示出畫家力透紙背的功力。
陳洪綬 《水仙湖石》
明末最具個性的天才畫家。年輕時曾師從著名學者劉宗周、黃道周學習, 崇禎年間補生員,后捐為國子監生,授舍人。明亡,于順治三年(1646年)入紹興云居寺削發為僧,改號為“悔僧 ”、“悔遲”、“遲和尚”等。晚年在紹興、杭州一帶賣畫為生。 陳洪綬的繪畫名體兼擅,畫風獨特,標 新立異。其人物、仕女造型夸張,設色古雅;花鳥草蟲勾勒精細,色澤清麗,山水殊型異狀,沉郁蒼古,富于裝飾 趣味。陳洪綬與崔子忠齊名,時稱“南陳北崔”,在繪畫史上影響甚大。
此圖戊辰(1628年)作,寫水仙湖石,畫中細瘦的湖石聳立在前,兩株水仙亭亭玉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水仙是氣質高潔的象征。畫用線描雙鉤,湖石略施皴染,線條圓勁流轉,飄忽超逸,是陳老蓮壯年畫風轉型時佳作。圖中老蓮自提“戊辰雪夜,取醉若邪,友人敦迫書畫,十指幾裂,得此蓮于稍閑時。洪綬醉后畫于讀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