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彥
美國俄亥俄州肯尼恩文理學院美術史系教授
藝術中國:您好周老師,先談一下您看過這個展覽的整體感受吧
周:這個展感覺挺好,雖然之前“五谷雜糧”和學院藝術很難一下子把這兩個概念穿起來,但是看完作品以后就會發覺這兩者之間有一種關系。在學院里面做這種純粹當代的這種東西的還不是特別多,學院總的來說畢竟還是有一個學院傳統,中國的學院還是以前寫實的這一套傳統這樣過來的。但你看這個展上這個幾乎就沒有了,就是學院教育在現代藝術的發展里面有一個轉型的過程,在西方這個已經很自然了,剛才有學生問我,周老師對于中國的實驗藝術教育和西方的實驗藝術教育有什么看法,我說在西方已經無所謂實驗藝術不實驗藝術了,反而在大學里面教寫實已經成為一個邊緣了,所以就不存在說還專門設一個實驗藝術系啊,課程啊或者說專業。那么這邊還是一個起步階段,把現代藝術納入到藝術教育體系里面。
藝術中國:您在美國主要是從事哪方面的藝術教學?
周:主要是教中國美術史,中國現代美術史,中國當代美術史。中國美術史首先是通史,現代部分主要是從鴉片戰爭到今天,另外我還開了一個當代的課程就是從1949年到今天。
藝術中國:從1949年到改革開放,是否可以看作是一個中國現代藝術的轉型階段和起步階段?
周:對,這個主要看你怎么斷代法,我開的這三個課程就是一步步推進,最開始是中國美術史,給美國學生一個大概的概念,然后縮短到現代,就是中國近代150年的藝術的發展,然后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后的這段歷史。那么新中國以后的歷史我一般是這么分的:就是從1949年到1965年是一個階段,“文革”是一個階段,“文革”以后的1977年到1984年是一個階段,這個“后文革”就是一個過渡階段,是為中國現代藝術的發生做準備的階段,然后就是1985年到1989年,就是中國現代藝術開始發生的一個階段,89年到90年代算一個階段,因為這個階段包含了全球化和中國本身城市化過程中藝術的一個轉換,然后21世紀又是一個階段,這個階段里中國的文化、經濟和政治開始在世界大的格局面前考慮自己的一個文化身份問題了。
藝術中國:您怎么看中國當代藝術以及藝術家該如何面對全球化背景
周:在90年代就已經面臨了,但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藝術家應該怎么去面對,我們做為搞藝術史或搞批評的人很難去指引一個什么方向,但是大家都在想這個問題,我的思考就是不管你怎么做,你是一個中國人,或者說你是一個東方人,是在這個背景環境下生長出來的。現在很多中國藝術家到西方去做也好或者從西方回到中國也好,任何時候你都在一個文化中國的氛圍里面,不管你人在什么地方你是一個文化中國人。地域的概念已經越來越模糊了,但是文化中國呢又不是像一只公雞一樣是一個很具體的概念,它是一個頭腦中間,血液中間和你的修養中間、你的知識結構中間的一個東西,這個東西要很自然地反映到你的創作當中,就是最后看你的作品可能不是看你的作品簽說哦,你是個中國人,可能從作品里就知道這是一個東方的藝術,而且是東方當代的藝術,是一種內在的你能感受到的東西,視覺的也好心理的也好。
藝術中國:好,那么請您再談一下美國的學生對于中國當代藝術的興趣和看法
周:好。在美國美術史系和藝術系的學生可能會想中國藝術是什么樣子,中國有沒有自己的現代藝術。我開這個課就可以讓他們了解一下,但是一般來講本科學生你不能要求他們去研究中國當代藝術,他們可能更多的還是要有一門選修課,那么選什么課呢?可能有些人就想選跟別人不太一樣的課程,比如我學了半年的中文,那我選這個課就可以了解中國的文化發展,每個人角度不同,很個人的。學生跟評論界是不一樣的,評論界的關注就是更加學術性,這方面的研討會也很多,也經常來中國看看當代藝術的現狀。
藝術中國:前一段北京有兩個比較重要的中國當代藝術回顧展:“星星畫會”和“85新潮”,在當下回顧20幾年前的東西它具有哪方面的意義?
周:這個可能每個人的想法不同,費大為的想法可能是至少讓年輕人知道當時發生了什么事情,從資料啊文獻啊知道中國80年代有一個美術運動,如果再考慮深入一些的話呢,至少我們要了解藝術發展自身的一個邏輯,這個邏輯就是我們的藝術發展到21世紀中國為什么會出現現在的情況,798也好,商業化浪潮也好,這是怎么樣一個過程,開始是怎么回事,至少我們知道它的源頭,發展,能夠整理出一個線索。從專業來講我可能更多從美術史的角度來看,你必須知道是怎么過來的,從“文革”怎么過渡到80年代,從80年代怎么走到90年代,中間這段不能空掉,前后就連起來了,這個邏輯就完整了。
藝術中國:好,謝謝周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