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作為中國大陸地區首次莫奈特展,并沒有像人們預想的那樣會選擇在上海當地美術館或者博物館展出,而是選擇在上海新建的K11購物藝術中心進行展出,且門票定價為100元。藝術展覽與商業的結合,至此成為此次特展的關注焦點。
作為“中法建交50周年”重要慶典活動之一的“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將于3月8日至6月15日在上海新建的K11購物藝術中心開展。本次展覽的展品均來自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美術館,共55件,其中包括40幅莫奈真跡、12幅其他印象派大師作品,以及3件莫奈生前所用物品。
展覽分為五大主題:“莫奈的朋友:印象派的朋友圈”展示了莫奈許多良師益友的作品;“莫奈的漫畫:初露鋒芒時期”展示了莫奈少年時期所熱衷的漫畫肖像;“莫奈的旅行:捕捉不同的光與影”展出了莫奈旅行中的作品;“莫奈的花園:吉維尼的完美杰作”展現了一位“園林藝術家”親手造就的“水上花園”;“莫奈的晚年:印象派頂峰時期”展示的是多幅莫奈晚年的作品。
高端藝術展進入繁華商業區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商場與藝術的結合是目前國際流行趨勢,也是未來藝術發展的模式之一。上海K11購物中心開創性的全新藝術商業經營模式從某種程度上看也啟發了人們將藝術與購物有機融合的消費新模式。
K11是全球首個融合藝術、人文、自然三大核心元素的全新品牌,其定位是通過為大中華區年輕新銳藝術家提供支持的培植平臺,推動當代藝術發展并帶領年輕新銳藝術家走向國際舞臺并得到廣泛關注。
而另一主辦方為上海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其公司定位為一家致力于中外高端文化交流和傳播的專業公司,專門引進世界頂級藝術普及推廣的商業化運作及國際性高端文化項目。而且該公司之前就有引進國外優質展覽的案例,如去年初舉辦的“007電影設計展”,以及“2011畢加索中國大展”等等。
對于為什么會選擇在商業區展出,主辦方也坦言,算上所有的展覽費,包括借展費、運輸費、搭建費、保險費等等,如果不進行門票銷售是很難打平成本的。主辦方作為民間投資行為,也不可能說是不計成本投資大型展覽項目。如果要按照美術館、博物館特展標準,基本是免費,或者只能收取20元門票。但鑒于這次特展成本實在太高,主辦方也只能把目光投向去年底剛落成的K11 購物中心,而K11購物中心之前也舉辦過多次藝術展,如德國著名藝術家邁克爾·沃爾夫裝置作品展,以及本月剛結束的胡介鳴個展等。
在購物中心飽受“同質化”詬病之時,藝術主題購物中心的出現使業界眼前一亮。用藝術品來克服消費者對購物中心的審美疲勞,既能突破藝術“被仰望”的格局,又讓公眾在購物休閑時不乏味。北京僑福芳草地和上海K11都想到這一招來招攬顧客。固然,購物中心和文化藝術相結合可以進行差異化競爭,吸引消費者更多時間停留在購物中心。
按照國際通行的說法,GDP的增加公眾的休閑時間可以延長,有更多閑暇關注藝術品,只有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達到8000~10000美元時,才會有大規模的公眾對藝術品收藏感興趣,從而促進藝術市場蓬勃發展。
我國更是在2011年就占據全世界藝術品市場份額的30%,位列第一。同時,數據也顯示,2012年北京、上海、杭州等40余個城市的人均GDP都超過1萬美元,為藝術類購物中心的發展提供了土壤。
有趣的是,城市商業購物娛樂中心向文化產業轉型的發展過程似乎在某種程度上借鑒了藝博會的內在機制:類策展的呈現方式、藝術欣賞氛圍和體驗的引入以及各種跨界設計創意的嘗試,已經在國內某些購物中心顯露端倪,這有可能改變未來購物休閑娛樂的樣態,使其成為一個拓展的溝通平臺。位于藝術品產業鏈中間環節的藝博會以其具有的商業和藝術的親緣性,使得這種藝術品大賣場文化在如今被商業地產當作一種文化轉型的借鑒。
藝博會的模式可以成為一般商業購物娛樂場所進行文化轉型的借鑒,是因為它的商業元素;藝博會在觀念和形式上的某些先行維度也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們思考美術館邊界的拓展,這也是藝博會與藝術品產業鏈終端的交界。穿行于商業與藝術之間,側重于市場前沿,或定位于藝術資源,藝博會這個專屬產業鏈中端的市場環節其不同側面還是有不同啟示的。
立足“小眾化”的藝術主題購物中心,通過文藝美,將消費者引入賣場,從而形成消費,相比其他依舊在“百貨+餐飲+休閑娛樂”模式上徘徊的其他購物中心,確實是一種開創。
然而,這并不適合于所有開發商和所有項目,資金耗費大、回收期長,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也需要有很強的耐心進行市場培育。在國內,藝術與購物中心的結合還處于實驗階段,藝術主題購物中心能否殺出重圍,目前依然是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