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8日,已經走過第八個年頭的羅中立獎學金頒獎儀式暨2013年度獲獎作品展在重慶美術館舉行,包括藏家烏利·???、香港M+美術館高級策展人皮力、當代藝術家徐累共同被邀請擔任本屆羅中立獎學金的終評評委。在羅中立獎學金評選與頒獎之際,烏利·希克、皮力、徐累與羅中立獎學金贊助人仇浩然先生共同走訪了四川美術學院坦克庫當代藝術中心與新校區虎溪公社的眾多藝術家工作室,了解四川美術學院老中青藝術家創作狀態的同時,也從側面觀看重慶的當代藝術生態。雅昌藝術網跟隨嘉賓走訪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羅中立工作室,并通過??伺c羅中立的對話,了解羅中立最新系列的創作,并思考中國當代藝術所面臨的轉型。
羅中立的工作室,就坐落于川美旁邊的坦克庫,并不像眾多知名當代藝術家工作室那樣設計現代、寬敞明亮,不到百平方米的工作室內整整齊齊碼放著各個時期的作品,從早期的《大巴山》系列到后來的雕塑作品,再到依然在進行的《重讀美術史》系列,羅中立詳細的向希克介紹他對新作品的創作思考:
羅中立:最新創作的一組作品叫做《重讀美術史》,這個“美術史”我想把它分成兩條路來走:一路是西洋美術史,一路是中國美術史。每一路里我又可以分出若干的系列,比如西洋美術史我可以分為靜物、風景、人物事件、肖像等不同系列,從西洋早期油畫往后不斷的畫,這樣就可以無限延伸下去;中國美術史也有山水、花鳥、人物等這樣一些系列延伸下來,一直畫到我們身邊,從我的師字輩一直畫到我們自己。
例如我當初開始學畫畫的時候印象很深的像董希文的《開國大典》、全山石的《寧死不屈》、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壯士》、靳尚誼的《哈薩克族少女》等這樣一些肖像都讓我印象很深;例如俄羅斯繪畫也影響過我們,像列賓、巡回畫派、蘇里科夫、馬克西莫夫還有羅馬尼亞繪畫這一路,像我們學校的夏培耀先生就是學羅派(羅馬尼亞)的。這些建國初期影響我們這代人繪畫的作品都會納入《重讀美術史》,并且一直會梳理到現在,一直到同學輩、朋友輩,我的一些朋友像方力鈞、岳敏君、張曉剛,我的同學程叢林、何多苓、高小華等,我都用這種方式全部解讀一遍。
烏利·??耍耗闼鶆撟鞯倪@一系列作品的用色很有特點,色彩特別艷麗,色彩來源于哪里?
羅中立:來源于少數民族,色彩是很原始的感覺,但是后來我發現原來世界上所有的原始部落的色彩都是很艷麗的,都是相似的。我作品中的色彩也與我早期比較寫實的油畫色彩是相關的,一脈相承而來。
烏利·??耍阂赃@樣的方式來“重讀”美術史是想表達什么?
羅中立:《重讀美術史》本身想表達的這件作品事實上就是想,最初我們受西方的啟蒙和學習,然后模仿,當你完成這一階段之后,具備了這個基本的能力之后要回到自己的傳統,回到自己的文化里尋找一個中國今天的當代性的繪畫面貌。如果再把它簡單濃縮起來幾個關鍵詞就是“中國精神,當代語言”,這個努力現在很多中國藝術家都在做,從早期的學習、模仿到逐漸開始思考,要真正建立一個具有中國氣派、中國精神又有當代性的中國自己的價值觀和審美當代繪畫系統。只有這樣我們在跟西方對話的時候,才能夠完全做到不僅僅是穿了一個中國人的外衣,但是內核實際上是整個西方當代藝術的延續,所以一定要有獨立的中國精神和中國氣派,在交流合作中我們才有自己的地位,才有我們平等交流的地位,這是一個大勢所趨。這個轉型和這種努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相信中國的當代藝術在國際上的地位一定會越來越高,最后一定會有自己平等的地位甚至于影響國際世界當代藝術的一個地位在里邊。
據我個人的理解,要在世界上真正受到尊重,受到平等的待遇,其實應該是在完全建立具有中國精神或者是東方審美的大背景下,應該有整個審美傳統延續的當代性。其實就是一個傳統性,自己領導的傳承性、當代性,關鍵詞就是這個,要平等的交流和對話,而不是西方當代藝術的延續和重現,再套上中國的外衣。
烏利·??耍何液芡饽愕恼f法,這是我們應該要去走的一條路,但在現在的過程中你覺得有一定的成果嗎?怎么建立中國的價值觀才算是成功,現在又達到一個什么樣的階段?
羅中立:這有一個過程,從模仿、學習,到建立自己的系統、價值標準和審美標準。就像常常所說的“中國制造”要走向“中國創造”一樣,中國當代藝術今天已經在逐漸從第一個階段轉向第二個階段,不少藝術家特別是成功的有思想的藝術家已經開始在進行這種轉型。
烏利·希克:我很感興趣,我看了中國當代藝術第一步,把自己從西方藝術史中釋放出來,那釋放之后又如何把中國的當代藝術看上去逐漸影響西方的當代藝術?同時能夠影響到國際藝術的發展,而不只是作為國際藝術里面的一部分?
羅中立:從當代藝術層面來講,改革開放的幾十年首先還是一個學習消耗的過程,而且當代這個詞的內涵也是一個在我們人類逐漸被認識和接受的過程。西方的這種歷史已經這么悠久了,我們畢竟改革開放才開始面對這樣一個過程。中國就隊伍和群體而言,我想應該是世界上最大的群體,畫家的群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隊伍。當這種轉型和努力開始的時候就意味著未來中國在世界當代藝術中、國際當代藝術中一定有他的地位,然后會影響到國際的、世界的當代藝術。就像美術史上曾經的拉美風、非洲風,關鍵還是要腳踏實地回到傳統、回到自己的文化,回到自己的根來尋找當代藝術每個人不同選擇的一個途徑。當這種努力不再是一個、兩個個人的事的時候,是一個越來越多的形成一個群體的趨勢的時候,這個時候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上的一個影響地位我想是可以想見的。
烏利·希克:中國的藝術家群體的確是一個數量很大的群體,以你自己這些年來的創作轉變來說明一下?
羅中立:大家印象比較深刻的像我的《父親》和我畢業創作組畫等,我想這些畫它已經是中國自己的一些生活方式,包括畫面所表達的也都是我們自己的,但是從藝術風格來講,造型、構圖和畫面呈現的情節,其實一看大家都知道是我羅中立的作品,但是當走到今天這一步的時候,你回過頭去看這些東西它實際上受到的是西方的影響和訓練,它的影響還是延續在畫面里面,也就是說好像我們用了西方的話語這樣一個修辭方式或者表述方式來說了一個中國的故事,這是我們簡單打一個比喻來講。
后來幾十年的努力實際上我就試圖想改變,特別是在國外留學以后,這種思路更加清晰了,會思考自己未來的藝術應該怎樣做,這個路該怎么來走。又回到剛才那個話題,如果用簡單的方式,用更概括的比喻來講,就是說怎么用中國人自己的表述方式、中國人最習慣的一種審美的語言方式,最習慣的這樣一個修辭方式來講我們自己的故事。這個過程,話是一句,但是我實際上實踐的努力是二三十年。走到今天之后回過頭去看《重讀美術史》這一組畫的時候,這一組畫畫的都是美術史上一些重要的代表性作品,塞上的靜物、梵高的風景,像德拉克洛瓦這樣一些肖像都是美術史上我們都很熟知的一些圖像和符號。
烏利·??耍簭哪愕慕嵌饶悻F在有看到更年輕的藝術家是否已經和你同時分享這樣一個理想?同時回來尋找找中國的價值觀嗎?還是現在年輕的學生、藝術家他們還是極其迷亂西方的藝術觀?
羅中立:其實這個階段就意味著這些現象都是存在的。我們辦學,所以我們知道學生這個年齡段還是一個學習、消化、模仿的過程,這個痕跡也很重,包括他們身邊的成功案例的影響也很重。作為學校每個坐在院長位置上的人他們都應該清醒未來的藝術教育、藝術創作、當代藝術未來的走向,要給他們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