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院副院長譚平、亞洲藝術中心(北京)總經理李宜霖及藝術家張國龍在展覽現場
當畢加索將樂譜、報紙碎片拼貼到畫面中,把混合在一起的沙子、木屑及顏料繪于畫布上從而創造另一番藝術視覺效果時,綜合材料繪畫的大門已向我們打開,這讓人們的關注點從繪畫的觀念、意義擴大至材料的物質性與材料所傳遞的情感,材料的使用成為藝術家抒發情感的渠道,一方面構成了畫面整體,有極大的多解性,另一方面拓展了藝術邊界,豐富了藝術語言,使二維的平面繪畫在起伏變化之中具有立體感與視觸感。9月21日, “臻?度”2013張國龍綜合材料繪畫創作個展在亞洲藝術中心開幕。
角度-No.11 Angle-No.11 280x400cm 2011
在張國龍的作品題目中常常出現“度”,比如:角度、向度、維度等,在美學家、哲學家李澤厚先生認為,“度”是哲學的“邏輯起點”,從中庸的角度來講,“度”則是一種動平衡的狀態,陰陽的對立統一就是度,就是自然。此次“臻?度“展覽,是張國龍對藝術創作探索的過程,更是走向完美狀態的過程。
作品三角系列
這位在中央美術學院教學多年的藝術家沉浸于材料語言的實驗與開拓中,發表多篇有關綜合材料繪畫創作的研究文章,他在嚴謹的材料研究與激情的藝術創作里尋找平衡,對于材料捏拿有度,與他個人意識形態緊密聯系。作為物質性的材料,其獨特質感與隱含的某種獨特含義使作品表現更為豐富,細細咀嚼,回味無窮。視覺藝術心理學家阿恩海姆:“偉大的藝術作品是復雜的,但我們也贊美它們的樸素,這些作品組織了豐富的意義,在各種細節的基礎之上形成了一個意義和形式的結構整體。”除此之外,綜合材料繪畫創作中的實驗性與偶然性也吸引藝術家不斷探索在創作中的一切可能。
作品圓融系列
對于“臻?度”,張國龍更有自己的一番體悟:“藝術創作與人的生活狀態一樣,要做‘有所為,有所不為’,當然若能做到‘能而不為,適當而為’那更好。有一種情緒、一種波動、一種震動,但是這個震動真是我們做了多大的聲音嗎?是用了很多的色彩嗎?還是無邊無際的狂放?真正的‘震動’是一種控制了的很微妙的視覺感受、心靈體驗和現場感應,你有多少積攢就能發出多少力。藝術創作如此,人亦是如此,用一句中國成語叫‘恰如其分’”。畫如其人,作品風格與這位來自北方的藝術家一樣豪邁、大氣,他從不同角度對生命、宇宙、時空等問題進行深沉而莊嚴的關照,與藝術家張國龍一起解碼其渾樸蒼茫的綜合材料繪畫,感受其動人心。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