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映球版畫藝術展開幕式暨捐贈儀式現場
今年是版畫家羅映球先生的百年誕辰,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里,中國美術館的3、5、7號展廳里展出了羅映球先生生前的版畫作品。8月5日下午,“鐵筆如椽——羅映球版畫藝術展開幕式暨作品捐贈儀式”在中國美術館方廳內舉行。美術界眾多學者、專家親臨現場,共同緬懷這位版畫老前輩為20世紀中國美術所作出的成就。展覽由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政府共同主辦。
展覽系統梳理了版畫家羅映球先生從藝70余年來的藝術成就,通過集中展示羅老生前200余件版畫作品的研究其在20世紀中國美術中所作出的貢獻。據獲悉,該展覽在8月4日的預展期間已經吸引了很多觀眾,收到了眾多好評。此次展出的200余件版畫作品囊括了羅老自20世紀30年代至21世紀初以來的木刻佳作,是對其70年刀版歲月的精簡與概括。與版畫作品一同展出的還有羅映球先生的部分木刻原版、生前使用過的木刻工具以及創作手稿等實物和文獻資料,展廳內還放映有羅老生前的創作影像,使觀眾在全面欣賞羅老藝術成就的同時感受這位老版畫家在藝術道路中的孜孜以求。
羅映球先生是廣東興寧籍的老一輩版畫家,是魯迅倡導新興木刻運動的代表人之一。羅老一生筆耕不輟,將自己的全部生命奉獻版畫藝術。30年代時,受到同鄉羅清楨、張慧等版畫家的影響,羅老開始揮刀向木,投入新興木刻運動。抗日戰爭爆發后,他又以版畫為宣傳利器,在刀版中凝練了跌宕起伏的戰爭歲月,是廣東地區新興木刻運動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人。然而,與其他參與新興木刻運動的版畫家相比,羅老卻有著一些獨特之處,他沒有經受過學院教學,出生于農民家庭的他通過自學成才走上了藝術的道路。羅老的版畫作品在當時不屬于主流范疇,在新興木刻運動的大環境里,他既不屬于國統區木刻群體,也不屬于解放區木刻群體,而是一直在中學從事美術教育,這也構成了新興木刻時代中的典型個案。
羅映球的藝術先后經歷過幾個階段,五六十年代起,羅映球立足家鄉的人文風景,創作出一批反映客家生活的作品,他以極大熱忱記錄下鄉村生活的一事一景,作品總是充滿著陽光和對生活的希望。濃郁的時代氣息使作品再現了那個激情燃燒的建設年代和波瀾壯闊的變革浪潮。而這也是他個人創作的第一個高峰。改革開放后,羅映球先生在創作上進入了又一盛期,這時期,羅映球先生在立足家鄉的同時,拓寬了藝術視野。他在“版畫山水”題材中探索新的語言,將中國畫中的“細密畫”因素融入版畫創作中,同時結合套色水印木刻的技巧,創作出了《嘉應風光》《百牛圖》等長卷版畫,而這兩幅長卷版畫也在此次展覽中與觀眾見面。
羅映球先生為人低調,淡泊名利,一生在藝術花園中默默耕耘。盡管成就斐然,然而但由于各種原因,長久以來都沒有被藝術界所關注。在羅映球先生百年誕辰之際,他的親屬將家中所藏的180幅版畫作品和23件木刻原版捐贈給中國美術館。這些捐贈作品完整地反映了羅映球先生不同時期的創作特點。其中不僅有羅老早年創作的《精心操作》、《科學至上》等孤版版畫,也有他后期用“遁刻法”所作《待運》、《春風吹綠客家村》等作品,還有一些珍貴的絕版套色作品。值得我們敬佩的是,其中一些捐贈作品是家屬為了使羅映球先生的作品形成系列,從市場上購買回來的。這些捐贈豐富了中國美術館館藏版畫作品序列,為美術界研究羅老的人生藝履提供了寶貴的記錄。羅老的作品作為廣東地區新興木刻運動以來版畫藝術發展的重要記錄,將進一步詮釋出20世紀中國版畫發展歷程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表示,正是因為有羅映球先生這樣不斷探索的藝術家,才構成了對20世紀中國美術的貢獻,從羅映球先生1936年發表第一幅木刻作品起,直到他93歲去世,羅映球先生都在堅持創作。他畢生耕耘在版畫領域,是創作生涯最長的老藝術家之一。他特別熱愛家鄉,創作了一大批反映家鄉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主題的版畫。在套色木刻的傳承與創新上走出了新的道路,呈現出活潑清新、充滿詩意的套色木刻風格。為新中國版畫藝術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中國美術館舉辦“鐵筆如椽——羅映球版畫藝術展”,回顧羅映球先生的刀版人生,彰顯藝術家真誠的藝術世界。隨著對20世紀中國美術研究的視野不斷深入,一些原本研究不夠、認識不足的美術家蹤跡得到學術的重視,讓人看到他們在平凡的人生中創造的不平凡業績,也看到他們的藝術與中國美術現代進程的關系,由此不斷豐富對20世紀中國美術整體狀況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