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畫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共同主辦的20世紀中國美術大家系列之“民間?情歌——回眸張光宇藝術”將于 2012年10月31日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隆重開幕。本次展覽在展示張光宇作為一名“雜家”于漫畫、裝飾藝術、文學插圖、電影美術等多個門類及領域之驕人藝術成績的基礎上,首次全方位、隆重推出他所創作的《民間情歌》,呈現出張光宇對于人性、愛情的真切贊美,以及對于民間文學的動情體悟與抒寫。
上世紀20年代,在西方文化沖擊與民族文化自省的大背景下,文藝界興起了民間歌謠研究的熱潮。青年張光宇對民間美術的興趣愛好在這時得到升華。他收集民間歌謠、整理挑選民歌文本,創作了著名的《民間情歌》,于20世紀30年代陸續在《時代漫畫》雜志連載,后由獨立出版社結集出版發行。張光宇在該書的自序中動情地講述了自己創作的初衷——“情歌的好處,就是能寫出真情實意,比詩詞來得健美活潑,比新體詩更來得勇猛快捷,便是馮夢龍所說的‘但有假詩文,卻無假山歌’是也。起初我偶然看幾首,覺得歌中的描寫倒有畫意,后來再看看,我心中的畫意格外地涌得多了……我相信世界唯有真切的情,唯有美麗的景,生命的一線得維系下去。”為了讓這份質樸的情感得以流傳,為了讓源自生命最原始的歌聲得以延續,展覽除僅存的31件原作外,搜集、補齊、復制了另外因歷史原因散失、損毀的44件作品,盡可能地恢復了張光宇繪民間情歌的原貌,以期讓觀眾最真切的觸摸到畫家筆下頗具中國氣派的藝術造型及其筆端之外流露出的濃濃深情。
從手稿到印品的考量
據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袁運甫回憶,張光宇“即使畫一個刊頭,也要放大好幾倍,畫出真趣和興味,然后用縮小鏡窺視效果。如有多余筆墨影響總體效果,他總是反復修改,以達到精練簡明,絕無多余。”可見,作為一名深諳出版之道的畫家,張光宇在創作之初就考慮到這些作品的用圖,即為發表、出版繪制。因此,在從手繪圖稿到印刷品的轉換過程中,已經飽含了畫家的深思熟慮與細致考量。考慮到這一點,展覽別出新意地根據出版物尺寸原大復制了《民間情歌》的印刷效果圖,通過對比展示的方法,讓觀眾更加清晰張光宇創作時對作品尺幅、線條以及細節的把握與拿捏。除此之外,展覽還展示了張光宇摘錄民間情歌的插圖原文,方便觀眾根據歌謠內容理解畫家對詩歌精神的領悟及其藝術形象的再創造。
時代車輪碾出的全才藝術家
張光宇13歲開始學藝,在50年漫長的藝術生涯中,他所接觸的藝術領域廣泛地令人難以置信:廣告設計、書籍設計、舞臺設計、電影美術、動畫、漫畫、壁畫、插圖、月份牌……以及被他稱作“新中國畫”的裝飾繪畫,均有他不倦的孜孜以求和超于常人的睿智與引領。張光宇的每一次選擇,都有時代的印記。他緊緊依循歷史的既定需要塑造自己,所從事的眾多類型的藝術創作,不僅每每成為當時的高峰,而且至今為止仍不愧是那些領域的經典之作:
早期的《民間情歌》完美、含蓄和大方,用純凈柔韌的線條,十分簡潔的畫面,表現了民間情歌在講述男女私情時的真摯、淳樸,其在《時代漫畫》的連載引起了當時很多人的興趣和模仿;《西游漫記》不僅具有正義的力量,在構圖、造型、色彩上更有一種雄渾深厚的“狂野”之氣,好似雷電般醒目有力,讓人聯想到墨西哥壁畫藝術以及南美洲的熱烈與渾厚,同時亦具有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美布局與格律;他的白描至今仍被幾代學生奉為楷模;他設計的字體為《裝飾》雜志沿用至今;《大鬧天宮》則永遠為國內外的大人和孩子所贊譽……
正是這樣特殊而豐富的藝術探求之路,使張光宇不是在一個領域,而是在許多領域影響了中國藝術的當時和后來。他以如此深厚的功力向后人證明,藝術門類之間是互為貫通的,同時又以自己復雜的生活閱歷與藝術上充滿智慧與才能的創造力,揭開了中國藝術史上不尋常的一頁。
展覽在聚焦張光宇對民歌藝術的關注之余,還環顧了他對多條藝術之路的并行。通過歷史真實的還原,讓觀眾看到一個全息的張光宇,一個低調睿智的張光宇,一個引領時代藝術風尚的張光宇,一個本不該就此被世人遺忘的張光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