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導演馮小剛發布了一條微博:“北京郊區有個宋莊,因大批前衛藝術家的落戶而聞名。朋友的朋友的表哥想尋個地界擺攤修自行車謀生,陰錯陽差選在了宋莊。令表哥始料未及的是,每天出攤都能引來一批圍觀者,端詳、拍照,輾轉流連。表哥說,圍觀的洋人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是:你想表現的是什么?久而久之,修車的表哥成為了行為藝術家。”這則極具畫面感的微小說,也引發了業界與坊間對于“當代藝術是什么?”“藝術該表達什么?”的爭論。
皮力(知名策展人):前天砸冰箱的把自己叫行為藝術,現在修車也被導演看作行為藝術。一個搞教育一個拍電影,在自己領域都是杰出,一到藝術界就胡說。特別是馮導,業余學過素描就以為寫實是王道。行為藝術不高尚,寫實不偉大,惡趣味不可怕,可怕的是以自己的趣味放之四海而皆準。
顧振清(知名策展人):在當代藝術語境中,馮導算是無知者無畏。
楊千(當代藝術家):的確只有不懂當代藝術的人才會把一般修車也當成行為藝術。
賈方舟(批評家):馮導虛擬了一個故事來嘲諷行為藝術家,顯然他是把生活行為和藝術行為混為一談了。如果有人把演員當角色來對待,不知他會做何感想?只是現在這樣無知的人是沒有了。
Miss凝清:馮導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姑且也算是個電影藝術人,不應在公眾媒體發表這樣的言論誤導人們對藝術的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