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淑芳自畫像? 1953年
2011年,恰逢著名畫家蕭淑芳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北京畫院與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聯手合作,專門組織學術力量策劃的“容華淡佇——紀念蕭淑芳誕辰一百周年水彩畫精品展”,將于2011年3月25日上午九點三十分在北京畫院美術館拉開帷幕。此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畫院、中央美術學院共同主辦,北京畫院美術館、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具體承辦,將持續至4月10日。展覽共展出蕭淑芳家屬所藏的水彩作品80幅,共分為:花卉、人像、風景、靜物、石窟寫生五個主題,大部分作品創作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可以說是蕭淑芳盛年時期的精品力作,也是其水彩作品首次集中與觀眾見面,全面的展示蕭淑芳先生在水彩畫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容華淡佇,綽約俱見天真”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慶清朝》中的詞句,用來形容蕭淑芳的人品和畫藝最為貼切不過。中國傳統藝術歷來崇尚品格,藝術作品的格調往往跟創作者的人品和境界相一致。蕭淑芳為人嫻雅高貴,又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正如她筆下的水彩花卉,色彩絢麗卻毫無粉飾之感,真可謂“畫如其人”。
“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大家系列展”作為北京畫院策劃的品牌展覽,如今已走過了五年的歷程。本次展覽是今年推出的首場“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大家系列展”,蕭淑芳也是繼周思聰之后第二位入選此項活動的女性藝術家。“寫生”是二十世紀美術發展中的一項重要課題,在“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大家系列展”活動中我們已經成功的舉辦了吳作人、董希文、周思聰等先生的寫生作品展,此次展覽在主題上延續了以往“寫生”的概念。對于我們今天研究“寫生與藝術創作”之間的關系提供了很好的機會。通過對老藝術家寫生歷程的展示和研究,旨在喚醒當下人們對寫生與中國畫創作之間關系的思考,呼吁當代畫家對寫生傳統的復歸和探索。
全瓶小朵花 39cm×28cm 1956年
墨潤筆秀 殊可觀也
蕭淑芳早年成長在充滿藝術氣息的家庭里,從父親受古典文學的熏陶,從叔父學習鋼琴。15歲時,就進入國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專門學習西洋畫,師從克羅多、李超士等教授,之后又跟隨汪慎生、陳少鹿等人學習傳統中國畫,并常去齊白石家中拜訪求教,齊白石曾在她畫的《荷花》上欣然題字“墨潤筆秀,殊可觀也”。蕭淑芳早年留學歐洲期間,游學瑞士、法國、英國等地,以自由開放的學習方式廣泛涉獵了素描、油畫、木刻、雕塑。并在倫敦、瑞士等地舉辦個人中國畫展,并在英國出版了《中國兒童游戲》畫冊(英文),成為上世紀三十年代推進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之一。
課堂寫生 勾畫教學時代塵封回憶
1947年,蕭淑芳受徐悲鴻的聘請來到北平國立藝專任教。1950年開始,正式在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擔任副教授、教授。當時校尉胡同教學樓的“U”字型走廊,一直是中央美術學院教師示范作品的展示區。在這里,曾長期懸掛著蕭淑芳先生的《丁香花》、《少先隊員》兩幅作品。本次的展覽中,我們特意準備了蕭淑芳當年為從事教學工作專門創作的室內寫生作品和人物頭像,讓觀眾重溫那個時代難忘的回憶。為了營造更好的展覽效果,在展廳中我們還將配合展出蕭淑芳當年使用的速寫本等文獻資料,并將當年室內寫生的實物場景進行復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本次展覽的內涵和品質。
“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大家系列展”出現首對伉儷畫家
蕭淑芳與吳作人早年同在徐悲鴻工作室學習繪畫藝術,建國后又同在中央美術學院擔任教學工作。兩人有著相似的藝術經歷又有著共同的藝術追求。作為第一對被選入“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大家系列展”的伉儷畫家,我們特意挑選了蕭淑芳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代表性寫生水彩畫,尤為重要的是為她之后花卉作品奠定基礎的大量寫生,可以清晰地看出蕭淑芳將西方繪畫技巧有機融入中國水墨丹青的脈絡。此外,展覽中還選取了蕭淑芳隨同吳作人到祖國各地寫生的作品,如《麥積山石窟》、《那達慕大會》等,以及他們同時進行的人像寫生《廖靜文像》、《印度夫人像》等,都可以與兩年前吳作人寫生作品展上的油畫作品遙相呼應,堪稱畫史佳話。
麥積山 23.5cm×31cm 195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