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備受臺灣各界關注和民眾期待的《法門寺地宮與唐代文物大展》在臺北歷史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120件(組)法門寺地宮與唐代文物精彩亮相。此次展覽文物之精美,一級文物數量之多,是歷次文物展覽中極為罕見的一次,堪稱海峽兩岸文化交往中的一件盛事。
據介紹,此次展覽由陜西省文物局、臺灣財團法人向陽公益基金會主辦。參展展品共120件(組),其中一級文物66件(組),占展品總數的55%。在展品中,有61件(組)是從法門寺地宮出土的2499件文物中精選出來的珍品,這些展品頗具代表性,能基本反映法門寺地宮文物的大致形貌。其余59件(組)有特別從陜西歷史博物館、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碑林博物館和西安博物院等單位挑選的金銀器、青銅器、佛教造像、唐墓壁畫等珍貴文物。法門寺地宮出土珍寶如此大規模地集中展出尚屬首次。
2002年法門寺佛指舍利成功赴臺供奉后,陜臺即開始策劃法門寺地宮出土文物赴臺展出。經過舉辦雙方的共同努力和精心籌備,8年的夙愿終于得以實現。展覽將在臺北和高雄兩地巡回舉辦,2010年10月29日—2011年1月9日在臺北歷史博物館展出,此后將于2011年1月21日—2011年4月24日在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展出。整個展覽展期為半年。
法門寺地宮出土文物是大唐宮廷文物目前唯一的集群性留存,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宗教、藝術等方面的價值,唐代又是中國古代經濟文化發達和對外交往頻繁的鼎盛時期。《法門寺地宮與唐代文物大展》在臺舉辦,使臺灣民眾有機會充分體味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切身感受大唐文化的絢麗斑斕。
陜西文博系統優秀文化產品評比大賽揭曉
10月30日,首屆陜西文博系統優秀文化產品評比大賽在西安揭曉,共評出大獎5名、一等獎6名、二等獎9名、三等獎10名。省文物局局長趙榮、副局長郭憲曾和陜西省博物館學會負責人為獲獎作品頒發了證書和獎杯。
本屆陜西文博系統優秀文化產品評獎大賽活動由陜西省博物館學會相關文化產業專業委員會舉辦,目的是推動博物館相關文化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充分展示陜西文物系統文化產業發展成果,提升文化產品和文物復仿制的創意水平。大賽共收到文博單位、文物企業的參評文化產品近200種,包括文物仿制品和文物衍生品兩大類。參評文化產品創意新穎、設計巧妙、造型精美、工藝精細,融科學性、藝術性和實用性為一體。陜西歷史博物館等5家單位的作品分別獲得最佳設計、最佳工藝、最佳包裝、最佳開發和最佳復制大獎,漢陽陵博物館等5家單位的6件作品獲得一等獎、西安碑林博物館等3家單位的9件作品獲得二等獎、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等7家單位的10件作品獲得三等獎。這些參評作品在第三屆陜西旅游商品博覽會上受到普遍好評。
會上,還對文物系統文化產業重點項目進行推介,發布了34項由全省文物行政機構、文博單位、民辦博物館和文物企業等單位報送的文化產業重點項目。項目總投資達50.25億元,包括景區建設開發、文物復仿制業、遺址公園開發、服裝陶藝、餐飲廟會娛樂、書法學院六大類。
中歐博物館論壇在西安召開
由省文物局、省博物館學會、國際博協歐洲分會主辦的 “中歐博物館西安論壇”于11月1日在陜西省歷史博物館隆重開幕。來自歐洲14個國家19個博物館的專家以及陜西相關博物館的領導、有關的學者、專家、業務人員參加了論壇,就陜西與歐洲博物館界的交流與合作進行了深入商討。
本次論壇是即將于11月7日在上海舉行的國際博物館協會第22屆大會的系列活動之一,論壇的主題為《為了我們共同的未來重視文化遺產》。省文物局副局長郭憲曾詳細介紹了陜西的博物館近幾年來的發展狀況。歐洲各博物館的專家介紹了近幾年歐洲各博物館20多個展覽和相關活動,倡議博物館打開窗子,靠近人性本身,把展覽從純藝術領域轉向存在的社會問題,并建立起溝通和對話的橋梁。
園林工人挖出明代秦王府門官墓志
10月31日,西安市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向西安碑林博物館移交了一方明代墓志。該方墓志主人為明代秦王府承運門門官白潤,碑林博物館已妥善收藏了此方墓志,并對移交墓志的相關人員進行了表揚。
據介紹,10月31日下午,正在西安西郊土門附近進行園林綠化的工作人員在挖掘樹坑時發現了一方墓志石刻文物。此時雖已快到下班時間,但園林綠化工作人員對于新出土的國有文物十分愛護,立即將墓志運到了西安碑林博物館。經該館有關工作人員初步鑒定,這是立于明代嘉靖年間的一方墓志,墓志主人是明代秦王府中主管承運門(王府大殿的正門)的門官白潤。因而該方墓志對于研究古城西安的歷史很有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