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當導演,可能成為藝術家”
10月23日,導演王小帥將首次跨界當代藝術領域,歷時五個月創作出一部四十多分鐘的“實驗紀錄片”已確定參加當日開幕的第八屆上海雙年展,與劉小東、張洹等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一起展出。昨日,王小帥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后會繼續在當代藝術領域嘗試下去,當然也不會放棄電影。
首次跨界 與當代藝術大家作品同臺
據王小帥介紹,他的參展作品從構思到最終完成耗時近半年,是一部長達40多分鐘的實驗影像短片《等待》:用一種近似繪畫靜態的長鏡頭去捕捉很多平凡但有意義的普通生活瞬間,表現人類對美好事物的等待。與之前電影作品相比,王小帥說:“有一次看到我的朋友、當代藝術家劉小東的繪畫作品,我突然就想到,可不可以用膠片去嘗試營造一種全新的視覺畫面。與一般的影像短片不一樣,《等待》里有畫面、人物,如工人、農民勞動的瞬間,但沒有一般意義上的故事情節。”
王小帥透露,他曾參加過2004年的上海雙年展,不過今年才真正算是首次跨界。“那次只是帶著我之前已經拍好的一部電影作品去做展映,并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參展,今年我是以與其他藝術家同等的身份去參展。”值得一提的是,短片中的一部分畫面就取自劉小東在北川創
作繪畫的現場場景。這也是劉小東在1992年出演王小帥的電影處女作《冬春的日子》之后又一次進入王小帥的鏡頭。在上海雙年展的官方網站參展藝術家一欄,劉小東的名字赫然在列。
電影太單一 借實驗作品體驗“自由度”
同為第六代導演佼佼者的賈樟柯近年來也拍過不少帶有紀錄片性質的作品,如《東》、《三峽好人》、《海上傳奇》等。王小帥說:“《等待》與賈樟柯的紀錄片肯定不是一個類型,甚至將《等待》歸為紀錄片都有點牽強,應該叫什么我也不知道,反正是一個跟大家之前看到的東西不一樣。”為什么會做這樣一個全新的創作嘗試?王小帥說:“相比于商業元素越來越重但也越來越單一化的電影創作,當代藝術領域的創作形式卻越來越多元和寬泛。對我而言,進行一些跟當代藝術領域比較接近的創作,體驗到的自由度要更大些。另外,我很想用一般意義上的電影的膠片這個載體去嘗試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就是想說明運用膠片提供大眾娛樂功能之外,它還能承載啟發人深入思考的藝術功能。”王小帥對中國當代藝術一直都很關注,與不少中國當代藝術家是很好的朋友。如果當初不走拍電影的道路,會不會也成為一個當代藝術家?王小帥表示:“這是有可能的,首先我喜歡,而
且我本身就是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畢業的。”王小帥還透露,這是第一次跨界,但肯定不是最后一次,他同時也強調:“電影導演這個職業我當然也不會放棄。”
牽手閆妮 將展現完全不同的她
除了為《日照重慶》全國公映做準備之外,王小帥的新片(片名未定)眼下正在熱拍,新片講述一段殘酷和浪漫的青春故事,男主角為喬任梁,女主角為“佟掌柜”閆妮。為何會邀請擅長喜劇表演的閆妮?王小帥說:“其實閆妮是一個表演功底很厚的演員,只不過大家對她的印象過多地停留在她的喜劇表演上。在我的電影中,將會展現出跟她之前完全不同的氣質。”從《十七歲的單車》、《青紅》到由范冰冰主演的《日照重慶》以及由閆妮主演的新片,不少人認為王小帥的電影越來越重視商業因素,對此他表示:“首先,找范冰冰、閆妮這些知名度高的演員來出演我的戲,關鍵原因是她們適合,其實很多明星也愿意嘗試與不同類型的導演合作。而且,啟用大明星并不代表我會降低電影的品質和水準。如果在不降低電影品質的同時,還能吸引更多的人來看這部電影,那豈不是件好事?其實應該改變一下那種認為藝術片就意味著票房上‘出局者’的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