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藝術是科學和技術的完美結合
藝術家 張小濤
新媒體代表了一種跨媒介、跨學科的實驗方向。現在做3D、4D數字藝術的多了起來,交互感應的新媒體設計被廣泛地運用在商業和科學的領域中。我認為在未來私人公司、個體的藝術家和大學的科研、教學體制都會對這個新的學科有巨大的推動,只是現在中國處于起步的階段。新媒體其實挺大眾化的,比較酷,有未來感,年輕人喜歡的多。
10年以前國外的新媒體藝術家們覺得新媒體可以取代傳統藝術品成為未來的藝術潮流主流,事實上不是。這好比傳統的制造行業和金融產業的比較,不是相互取代,而是相互的補充。什么媒介最后較量的是人背后的思想、觀念、技術等的綜合指標。
新媒體藝術是科學和技術的完美結合,通過數字化合成技術虛擬現實并重構世界。強調交互感應。現在有很多介入虛擬藝術的沉浸式作品,包括建筑、雕塑、繪畫、劇院、電影、攝影,甚至是全景圖或幻景這類歷史性圖像媒體。作為科學和藝術的完美結合,今日的數字藝術是虛擬現實與圖像世界的重組,能夠深入地發掘互動以及延伸性圖像潛在的美學價值。
大型的新媒體藝術的制作是非常費時、費錢的,如果沒有國家基金和項目的支持,幾乎不可能完成。獨立的藝術家制作完成了作品,一般來說是很難靠賣拷貝能收回成本的,一些有名氣的藝術家是賣一些數字截圖能收回一些成本,現實沒有那么的完美。
好的藝術家從不把自己局限在某種媒介上
重慶器空間負責人 楊述
任何藝術的發展都和思想和技術的發展有關,同時和藝術體制有關。“新媒體藝術”的藝術家在中國現有的藝術機制下很難有好的創作條件,很少有商業畫廊支持,幾乎沒有公共藝術空間(像美術館等機構支持)。藝術贊助人和機構的缺位,“新媒體藝術”在中國的發展是緩慢的。沒有一種媒介和樣式可以獨領風騷,當代藝術的本質是前衛、置疑和批判。在國內“新媒體”一詞沿于中國美院的新媒體系的稱謂。好的藝術家從不把自己局限在某種媒介上。“新媒體”一詞使用在學術討論的時候是不準確的,特別在對藝術家或某一段歷史的描述和評論上。
對于藝術家來說,作品是重要的,是好作品就有意義。在國內從事這方面創作和展示的藝術家和藝術空間不多,國外的很多藝術家的實驗和“新媒體”有關,可能和社會結構的變化有關,一臺筆記本,有可能在家里就能工作,或走到哪兒都可以工作和展示。
我們做過一些“新媒體”藝術家的展覽,Beat的作品就和互聯網有關,是用自己的小軟件,在網上完成的作品。任何藝術品和商業都有關系,藝術是無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