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帝王中,宋徽宗趙佶(1082一1135)一直是個頗遭物議的人物。一方面,在政治上,他昏庸無能,重用蔡京丶童貫等奸佞小人,制造了歷時長達20年之久的臭名昭著的“花石綱”浩劫,給人民生活帶來深重苦難;在外交上他更是軟弱,喪權辱國,留下千古罵名;另一方面,在藝術上,他又是一個頗有建樹的大畫家丶大書法家和美術教育家。因此,史學界對宋徽宗的評價就難免見仁見智,毀譽參半。這里僅從藝術層面上,略述宋徽宗在古代書畫藝術和美術教育方面作出的貢獻。
據《光明日報》介紹,趙佶生活在詩書畫全盛丶名家輩出的北宋時代。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逐漸弱化丶廢除了將領丶節度使的權力,軍人逐漸失去了以往左右政局的力量,文官政治被確立為統治國家的最高原則。由於皇室與重臣們對繪畫的偏愛和重視,文人士子購藏賞鑒蔚然成風,推動了城市平民對繪畫作品的大量需求,文化普及和大眾化,各種文藝無論是詩詞丶話本,還是繪畫和書法,均出現了一派繁榮景象。總之,中華文化的許多方面在宋代都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誠如陳寅恪先生所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趙宋之世。”
宋徽宗趙佶 《聽琴圖》
出身在帝王家的趙佶自幼便受到良好的藝術教育,展示出優秀的藝術天賦,盡管後來位登大寶,政務纏身,但還是取得了令人稱奇的多方面的藝術成就。他創作的瘦金體書法,獨步天下。這種書體,挺拔秀麗,筆力金堅,勁瘦淡雅,堪稱中國書法史上的一枝獨秀。其代表作《瘦金體千字文》丶《欲借風霜二詩帖》丶《夏日詩貼》等,悉為書法史上的神品,迄今無人堪與比肩。在繪畫領域,無論花鳥,山水丶人物無一不精。其代表作《祥龍石圖》丶《芙蓉錦雞圖》丶《翠竹雙雀圖》丶《瑞鶴圖》丶《柳鴨圖》丶《四禽圖》等,悉為花鳥畫精品;山水畫杰作《雪江歸棹圖》,意境清遠高奇,為一般山水畫家所不能望其項背。《聽琴圖》則是趙佶傳世的人物畫代表作。有趣的是,畫面上的彈琴者,就是趙佶自己,而那身穿紅袍的聽琴者正是他的宰相蔡京。這是昏君與奸相的機緣巧合,歷史被無情嘲諷,也是趙佶人生悲劇的重要組成部分。宋朝最終走向滅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畫面上的這兩個惺惺相惜的君臣“知音”是起了關鍵作用的。
宋徽宗趙佶獨創的瘦金體
趙佶在執政的二十幾年里,收藏了大量古物和書畫,并親自主持由文臣編輯刻印了《宣和書譜》丶《宣和畫譜》丶《宣和博古圖》等書,對繪畫藝術起到了很大的倡導和推動作用。此外,宋代畫院的發展也在趙佶時代達到了全盛時期,不僅規模宏大,名手眾多,而且在建制上比其他歷史時期更趨合理和完善。政和丶宣和年間(1111—1125年),趙佶從藝術發展角度來構建畫院。他首先提高畫家的待遇,允許書丶畫兩院和其他文官一樣佩帶魚袋(一種代表身份丶等級的金質或銀質的魚形裝飾)。他按照自己的審美意向選擇和培養畫家。崇寧三年(1104年),又在國子監增設畫學,使畫院成為科舉制的一部分,又設“博士”銜作為監考官。在考試內容丶課程設置丶畫學建制上,提出了許多創造性的實施方案。據《螢窗叢說》丶《繪事微言》等記載,畫院的考試采用古人詩句為題,以考查學生的創作能力。評畫標準和錄用原則是:“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態形色,俱若自然,筆韻高簡為工。”(《宋史·選舉志》)山水畫大家李唐出道前,就是通過考試而被錄用的。他的《竹鎖橋邊賣酒家》較好地選取了橋邊竹林外掛一酒蟠,赫然寫有“酒”字的細節描繪,以表達出“鎖”之意境。再如《踏花歸去馬蹄香》丶《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丶《嫩綠枝頭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等等以詩句命題的畫作也大都此。
有論者認為,宋徽宗或許是中國歷代帝王中藝術天賦和才能最高的皇帝,如果沒有皇位,他可能就是中國藝術史上彪炳千古丶超絕一時的大藝術家;但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代帝王,大宋江山就毀於他的手中,因而他又是中國歷代帝王中最糟糕的帝王之一。他和南唐時期的李煜(937一978年)的情況極為相似。李煜也是一個才華橫溢,能書善畫丶擅于詞作的大藝術家。然而,作為皇帝,他不理朝政,政治上庸駑無能,生活上奢靡揮霍,整日沉溺于歌舞聲色之中。在敵軍兵臨城下時,不顧尊嚴“肉袒出降”。這個被後世稱為“詞中皇帝”的亡國之君,一曲《虞美人》成就了他的千古絕唱。無獨有偶,趙佶在“靖康之變”中被金人所俘。看到京都淪喪丶皇宮中的金銀珠寶甚至後宮嬪妃被金兵擄走時,他顯得無奈;但當他聽說皇城里的文物書畫全被金兵掠走時,他頓時面無人色,淚流如注。這不能不說是皇權符號下的一種身份和角色的錯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