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華南畫院舉行的“朝鮮民藝藝術精品展” 記者專訪此次展覽的朝方負責人
有藝術評論家對朝鮮畫有這樣的感嘆,“那是一批深藏的寶藏,一旦發掘出來她將會像一顆耀眼奪目的明珠,讓人們為之傾倒。”11月7日,廣州的藝術愛好者們將能在家門口品味到朝鮮畫的藝術魅力。在番禺華南畫院舉行的“朝鮮民藝藝術精品展”以100多件藝術精品的龐大規模,揭開蒙在朝鮮美術作品之上的神秘面紗。創作時間始于1953年的這批作品,不但涵蓋了朝鮮藝術創作的各個領域,更集納了多位朝鮮的“人民藝術家”、“功勛藝術家”以及“一級畫家”。
其中,最大的看點是被譽為“勞動階級畫家”的已故畫家松贊亨(藝術成就相當于中國的張大千)的三幅作品,分別是《南蒲冶煉廠工人罷工》、《休息的時候》、《爐前工》。朝鮮民藝聯合社館長崔正愛告訴記者,這三幅作品為松贊亨先生的絕版之作,在中國是首次展出。此外,本次參展所有作品均是首次在中國南方城市亮相。
用“市場”衡量朝鮮美術目前并不恰當
早在公元前十世紀中國與朝鮮之間就有藝術交往。很多中國人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朝鮮情結。從革命年代過來的中國人對于朝鮮電影和歌曲都有著很深的留戀和記憶。業內人士指出,朝鮮美術作品重新登陸中國藝術市場,有利于兩國藝術家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共同進步。中國已經涌現出許多癡迷于收藏研究朝鮮藝術作品的收藏家和愛好者,今年在北京宋莊舉行“阿里郎——慶祝中朝建交六十周年朝鮮美術展”期間,朝鮮藝術品成為中國藏家們爭相競購的珍品。
然而對于中國的藏家和藝術愛好者來講,目前能夠接觸到朝鮮藝術品的渠道并不多。除一部分風景畫外,朝鮮優秀的藝術創作很少流向藝術市場,目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藝術家的美術創作都是屬于國家所有,流入中國境內的藝術作品,一是為增進朝中兩國人民的友誼,促進兩國文化交流的官方半官方展覽和國際藝術等博覽會,被中國收藏家收藏的參展藝術作品;二是通過經濟貿易或者朝鮮藝術家在中國訪問交流期間創作的美術作品;三是藏家從其他國家購買帶回的朝鮮藝術作品。
事實上,對于朝鮮藝術品的“市場”定位在今天仍舊是個難題,2008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尋源問道—油畫研究展》上朝鮮代表團團長就表示,雖然朝鮮有許多藝術家完全能達到中國藝術家的寫實水平,但由于他們大部分時間是為了完成國家安排分配的任務而創作,因此“不明白什么是市場,也不清楚市場的需求”。在很多時候,歌頌領袖的美術作品甚至是他們愿意不惜一切代價去保護的。
有業內人士指出,每一個國家的藝術作品都寄托著本民族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感情,都有她的發展淵源和歷史。如果以“國際當代藝術”的標準衡量朝鮮美術,那是很無知和荒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