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獲獎作品:《美甲系列-青花山水》馮秋紅文 攝更多圖片
碧綠的草地如同天然的畫布,將一座座匠心獨具的雕塑作品襯托得更具藝術氣息。昨日,由中國雕塑院、全國城雕藝委會、宜興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徐悲鴻獎·2009宜興——中國城市雕塑大賽”在宜興揭曉。“中國·宜興雕塑公園”同時揭牌。33件在大賽中脫穎而出的雕塑精品,驚艷亮相宜興龍背山公園,讓昨日到場的各屆人士都傾倒不已。
據出任本次活動藝術主持的全國城雕藝委會主任、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教授介紹,大賽于今年5月啟動,共收到全國600名參賽雕塑家的1080多件參賽作品,最后選出54件參加復評,最終評出33件獲獎作品,其中“成就獎”五名,“優秀獎”十一名,“創作獎”十七名,“這些作品可以說代表了目前中國雕塑界的最高水準”。從昨日的展出現場也可以看到,獲獎作品大致可分為三類。吳教授評點道:一是老一輩藝術大家的作品,如潘鶴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像》,是他40年前的代表作;又如葉毓山的《愚公移山》,同樣是名聞遐邇的雕塑代表作,為了把他這件精品“挖”出來,吳為山曾特意到成都去拜訪這位川院老院長,并以“宜興人徐悲鴻也畫過《愚公移山》”的理由說動了老前輩。還有錢紹武的《董仲舒像》、曹春生的《弘一法師》、田世信的《譚嗣同》、何鄂的《海》等,無一不是具有深刻藝術感染力的“典藏”佳作。二是目前活躍于中國雕塑界的一批成就卓著的中青年雕塑家的力作。這之中,有不少是與宜興的地域文化有關的,如凸現紫砂藝術的《茗源》、表現梁祝故事的《蝶愛》等等。三是年輕的雕塑藝術家表現現代生活的作品,打破了寫實的條條框框,充滿了藝術上的創意。現場的陳列,也相應地分成三個篇章:歷史人物篇、風土人情篇和現代創意篇。
據了解,33件獲獎作品將作為“中國·宜興雕塑公園”藏品永久性陳列,雕塑公園坐落在東氿湖畔,占地50公頃,投資近3個億,今年是第一期,預計3-5年的時間建設完成。一個有意思的插曲是:由于“中國·宜興雕塑公園”尚在建設中,本次大賽獲獎作臨時陳列于龍背山公園,豈料一放之后,政府部門及專家都覺得貼切無比,竟不忍再挪。所以,觀眾想看首屆大賽的作品,得到龍背山公園。以后,該大賽則會每年舉行一屆,為雕塑公園增添更多內涵。
本次活動期間,還舉行了雕塑大賽頒獎典禮及“第二屆全國城市雕塑高層論壇”等系列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