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極作品
談及今年的“法國五月”,“路易威登:創意情感藝術展”和“黃金時裳:巴黎與倫敦1947至1957年”毫無疑問是兩個重頭展覽,尤其是前者需要作為官方機構的香港藝術館補貼約六百萬元公帑,官商勾結糾纏不清,未開幕就先引起爭議。
言猶在耳,在藝倡畫廊舉行的“贊頌趙無極”展覽,展出了趙無極創作于1949至1994年間的油畫、水彩畫、石版畫和銅版畫。乍看之下有回顧之意,但效果并不太理想,卻像取樣(Sampler)陳列。“贊頌趙無極”大概是一個蚊型畫展,礙于空間限制,巨幅的趙無極畫作無法展出,而一如所料,不少作品都放在櫥窗里,商業味道甚濃,藝術欣賞則難免被貶為次席而已。
還記得去年12月在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看“冥想.心象.無相:趙無極銅版畫和插圖畫作品展”的難得體驗。當中包括不少趙無極早年的具象作品,難得一見。趙無極早年的畫作多以大自然為主題,有一些西方繪畫大師的陰影籠罩其中,最明顯者當屬克利(Paul Klee),因此這批畫作都沉迷于超現實的夢幻景象,充滿茫然詩意。當年趙無極礙于顏色印刷費用高昂,在這個情況下他重于線條、氣氛,畫面比較質樸簡約。
詩人亨利.米肖(Henri Michaux)看到趙無極的版畫,寫了八首散文詩,題為“讀趙無極八幅石版畫”,后來更出版了詩畫冊。他們二人的詩畫對話由這八個作品開展,展覽中沒有全數印上米肖這八首詩,但印上了米肖的話──“使直線在若即若離中顯露、折斷和顫動,而畫出悠閑漫步的曲曲折折和飄渺夢幻的蛛絲馬跡,這便是趙無極的喜好,突然之間,畫面歡愉地閃動、帶那種中國農村的節日氣氛,陶醉在符號的王國之中。”
趙無極也為龐德(Ezra Pound)、程抱一和魯瓦(Claude Roy)的詩作繪制插圖,可見他對詩畫交流的實驗抱有盎然興趣。趙無極對這個藝術命題有深刻看法,他在自傳中說“詩與畫的表達方式本質相通,都傳達生命之氣,畫筆在畫布上的運動是這樣,手在紙上寫字時的運動也是這樣,兩者都是表現而不是再現宇宙所隱含的深意。”
關于氣,總離不開韻,南北朝美學家謝赫的六法以氣韻生動為先,氣韻生動為中國繪畫的至高境界已是金科玉律。宗白華解釋道,氣韻為宇宙中鼓動萬物的“氣”的節奏、和諧。從趙無極后來的抽象繪畫,可知氣韻之法仍是不移。趙無極畫中的線條帶有生命力,色彩生成音律節奏,整體則是一股生命的氣流,躍然紙上。畫家的心控制手,手控制筆或刀,筆或刀控制色彩線條,色彩線條控制構圖畫面,畫面自是宇宙的縮影、力量與規律。內在的心性與外在的世界,奇妙的在美感中相遇,繪畫更成為宗教性的美學行動實踐了。
我認為,趙無極的畫風經過很大的轉變,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展出不同時期且不同媒介的作品其實并不適宜,但我并不是說小的空間不能有所為,更理想的做法可能是專題性的展覽,或者只展出其中一個時期、一兩種媒界的作品,例如將米肖的詩和趙無極的版畫并置展覽,再配合朗誦活動、文學及藝術作品的座談討論,我想這樣既不會偏離舉辦“法國五月”活動的原意,又會對趙無極的作品、對法國文學有較深度的欣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