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經濟等各因素的影響,世界藝術品市場正在進行著一些調整,然而與世界金融的危機相比,其程度要小得多,中國經濟由于受外匯儲備雄厚、內需大等多種因素的推動,其抵御風險能力也更強些,中國藝術品市場作為一年成交不過幾百億元的市場,這種影響就更小了。然而,現在的輿論則過分放大了世界金融風暴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影響,一些人甚至暴露出“仇富”的心態,巴不得市場盡快走入低谷,以顯示自己的預測水平有多“高超”。其實,從目前已有結果的佳士得紐約和蘇富比香港拍賣來看,除了當代藝術已顯調整之態外,中國書畫、瓷雜、珠寶等都還是與過往成交業績沒有多大差別,近段時間與不少業內人士交流,大家也是持這種看法。
前些日,到宜興出差,結識一些涉足收藏的企業家,盡管他們的企業都受到些影響,但對于收藏的那點資金他們普遍都不吝嗇,其中一個不僅在今年購藏了幾百萬元的油畫,還在10月初高調地成立了面積達1200平方米的藝術館,藝術活動不斷。廣泛接觸了當地的陶藝家,大家的反映都是經濟影響對他們并不大,世界各地藏家、投資者絡繹不絕到此,他們別墅、名車照買不誤。
當代藝術目前調整跡象明顯,一方面是經濟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兩年來的過分狂漲必然有一個正常的調整周期?,F在的問題是,從各方面信息來看,一些以經營當代藝術為主的畫廊、藝術機構和藝術家,由于沒有預料到調整周期的到來,在前一、兩年過分擴大規模,沒有留下充足的現金流,而面臨經營資金斷裂、活動大減和經營場地轉讓等窘狀,于是更讓不少好事者大做文章,道出了“當代藝術崩盤”等杞人憂天的論調,缺乏對藝市發展規律的基本認識。2003年到2005年,中國書畫出現了兩年多井噴行情,2006年便進入深度調整期,各地不少主營中國書畫的畫廊也有不少倒閉、轉讓,一些在當時被認為是“印鈔機”的藝術家從此一蹶不振,而那時正是世界包括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
其實,同處藝術行業中,無論是火暴還是調整,我們都應以一個建設性心態,而不是站在各自狹隘的立場來鞭笞或是火上澆油,要緊的是如何在目前的形勢下,為藝術行業各成員提供積極有益的建議和實際幫助,藝術媒體人士更應如此。目前的藝術品,除了正常的稅收和拍品審批外,基本是一個無人從整體上來管理、協調的市場,更惶論誰來救市,大家各自為政,唯一能起協調作用的就是在利益關聯下的一些統一行動。而參與收藏和投資的人士不少是僅把藝術當作業余愛好,難有集中鉆研的時間,因此正確的輿論就顯得非常重要。最近,中央電視臺一些對藝術行業基本不了解的記者做了所謂《當藝術遭遇市場》、《瘋狂的藝術品》的專題報道,采訪對象缺乏代表性,內容拼湊明顯,基本屬于只看其表、無事湊熱鬧的報道。然而由于其在電視行業獨大的品牌,讓不少人士信以為真,以為這個市場真到了瘋狂、混亂不堪的地步,這對藝術市場有害無益。
當前的市道要緊的不是爭論,而是對經濟形勢有了一定判斷后,如何抉擇、做好眼前的事。從目前大多人對未來經濟走勢的判斷,大家普遍認為,明年上半年,各種不好的因素會逐步暴露出來,并水落石出,市場環境會比現在還要惡劣,明年下半年則會步出低谷,逐步恢復向上。對于那些面臨困境的機構和個人來說,重要的是如何擺脫目前的難關,讓自己堅持、再堅持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