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已故國畫大師陸儼少百年誕辰系列展覽,首站于6月26日在上海如期而至。當天,如潮般觀看展覽的人群,再次驗證了陸儼少藝術成就的魅力。此次上海站展出的作品,共分為中國畫和書法兩部分。其中國畫部分放在上海美術館展出,書法作品則放在了陸先生家鄉的上海嘉定陸儼少藝術院。
之前對陸儼少國畫成就的認定和評價,業界已有共識。而對于陸儼少的書法,卻一直未有明確定論。業內對陸儼少書法成就的認識,多局限在江南一帶。浙江畫院副院長孫永認為造成這樣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陸儼少身為“畫人”,其國畫水平之高蓋過了書法成就;另一方面陸儼少的作品收藏主要集中江浙滬一帶,比較而言北方地區陸儼少的藏品不多,而其中書法更少。此次陸儼少藝術院書法作品的集中展示,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提供了一個零距離欣賞陸儼少書法成就的機會,同時也將對陸儼少的藝術價值做出全新的判定。
在相關中國畫展覽層出不窮、屢見不鮮的今天,到底怎樣的展覽才是能給觀看者以心靈和視覺沖擊,且又稱得上學術含量高?事關紀念20世紀中國畫大師百年誕辰的展覽活動,近兩年來特別集中,像去年葉淺予、李可染、郭味蕖、劉凌滄、沈耀初等的百年誕辰展,至今讓人意猶未盡。這些20世紀初藝術大師的成就,集中體現了20世紀急劇動蕩的社會背景下,藝術家對中國畫傳統的思考和銳意變革的精神,以及由此形成的美學理念、藝術思想,并極大地影響了現代中國畫的發展進程。當前的中國畫創作、教學、研究普遍呈現出的向傳統本位回歸傾向,與他們的藝術實踐密切相關。他們的藝術成就和學術思想,對20世紀中國畫的演進,對今天中國畫的教學與創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說,紀念藝術大師的百年誕辰活動,進一步引導我們向傳統回望,重溫那些溫潤厚重的中國畫本體精神。
這樣的展覽之所以能讓觀者趨之若鶩,無疑與他們藝術成就的不凡密切相關。他們的藝術成就之所以不凡,之所以被歷史銘記,根本原因在于他們在中國畫領域內的探索,突破了明清以來既有的藝術形式,為新中國以來的中國畫壇的發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他們的創新不同于今天我們所掛在嘴邊的“前衛”,卻是扎根于傳統基礎上真正的推陳出新。他們的藝術探索,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百年來中國藝術尤其是中國畫的生存發展境遇,體現了數代人對中國畫創作的感應與追求。
這些20世紀藝術大師所取得的成就,除在藝術本體上的貢獻外,還在于他們生前多為教學實踐者,將自身的創作體悟很好地傳授給了下一代。在長期教學生涯中,他們無一例外地為新中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畫創作人才,為20世紀中國畫的發展和教學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們的人品、畫品、學品已經成為中國畫后學的精神搖籃,同時也是這個時代的巨大精神財富。重新思索回顧這些中國畫大師所走過的藝術歷程、教學思想及創作理念,不僅是對整個20世紀中國畫教學和中國畫創作傳統的梳理與回望,對今天的中國畫發展更是具有深遠的意義。
通過展覽對這些20世紀初中國畫大師藝術成就的再次梳理與研究,也進一步完善了近代中國畫壇的面貌,將有助于人們從一個特殊的層面認識藝術與人的關系,透視藝術演繹變革及其價值實現的復雜性和豐富性,從而具有美術史層面的意義。
然而,隨著20世紀初中國畫大師的漸漸逝去,歷史也拋給今天的中國畫界一個無情的問題——當今的中國畫壇百年之后,將會有哪些人最終得到歷史的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