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蘭迪的作品,正在上海展出。其中展出的12件油畫、15件銅版畫和素描,讓觀眾有機會一覷莫蘭迪的藝術創作。在20世紀風起云涌的歷史事件和藝術運動之中,喬治·莫蘭迪是一個孤例,鑄就他藝術成就的舞臺僅是他臥室里一張小桌。對于莫蘭迪而言,即便只是描繪最簡單的事物,也可以企及最高技藝,最深感受。
喬治·莫蘭迪
博洛尼亞薩韋納河上的橋,版畫,1912
從現代人的眼光來看,莫蘭迪是一個典型的宅男,他甚至“不愿意下到花園里去擠死一只昆蟲”,更不要說出門寫生、到處旅行。縱觀他的藝術創作,其繪畫主題僅限定在靜物和少量風景。他畢生醉心于在臥室中擺布瓶瓶罐罐的位置關系,在畫布上精心營造色調明暗。而他留下的風景畫,全部是在工作室里對著窗戶繪就的。
莫蘭迪故居
靜物面包和檸檬,版畫,1921
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1890年7月20日出生于博洛尼亞。在他父親去世后,母親帶著他與三個姐妹搬到了豐扎達大街36號(Via Fondazza36),全家人一直生活在那里,兄妹四人始終沒有嫁娶。
莫蘭迪故居
在博洛尼亞,莫蘭迪故居于2009年正式對外開放。他的房間中等大小,有一扇窗戶面對小庭院,窗外景致曾是他多幅作品的主題。屋內有床鋪、老舊寫字桌、繪畫桌、畫架,以及,我們在他的靜物畫中所見到的那些物品的原型:瓶子、罐子、杯子、盒子……散布在桌椅櫥柜及房間各個角落。在這個工作室-臥室之中,藝術家享有一方自己的天地,不受干擾地與自己的現實相處、對話。有道陽光透過窗戶射落進來,打在灰塵微布的家具上面,仿佛藝術家只是稍稍離開。
莫蘭迪在其家中的工作室
夏天的時候,莫蘭迪會到托斯卡納山區格里扎那的鄉間別墅消夏。此外,他鮮少離開博洛尼亞,頂多是去羅馬、威尼斯或佛羅倫薩參加展覽。
格里扎那風景,版畫,1913
雖然他過著相對與世隔絕的生活,他的作品在歐美地區逐漸為人所知。1930年,因為“他的名望”,莫蘭迪獲得了博洛尼亞美術學院版畫教授職位。1934年,意大利藝術史學家Roberto Longhi在一次談話中公開稱莫蘭迪為意大利在世最偉大的藝術家。1948年,他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為意大利畫家獲得了一等獎。1949年,他參加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舉辦的20世紀意大利藝術大展。1955年,他在第一屆卡塞爾文獻展上展出了11件作品。1957年,他獲得圣保羅雙年展繪畫大獎。莫蘭迪始終過著遁世的生活,僅在退休后短暫離開過意大利,到臨近的瑞士做短途旅行。1964年6月,莫蘭迪在博洛尼亞家中去世,享年73歲。
莫蘭迪博物館
而今,莫蘭迪博物館位于博洛尼亞現代藝術博物館(MAMbo)內。因其家人的慷慨饋贈,該博物館而今擁有最大、最重要的莫蘭迪公共收藏,包括62幅繪畫,18幅水彩,91幅素描和78幅版畫。給世人提供機會,一覷藝術家的發展歷程,以及他在數十年里面于各類媒介、形式之間的默默探索。
豐扎達大街的庭院,油畫,1953
豐扎達大街的庭院,油畫,1956
豐扎達大街的庭院,油畫,1962
在博洛尼亞和格里扎那,莫蘭迪度過了生命中的大量時光,他所有的風景畫幾乎都出自這兩處。豐扎達大街工作室的那扇窗戶常常是他于周遭世界的唯一聯系,透過窗戶,他的目光在高低的墻上游走,徘徊在附近幾棟房屋,以及一個小小的庭院,庭院正中,有一棵橄欖樹。從1930年代開始,“豐扎達大街的庭院”(The Courtyard in Via Fondazza)是他最常描繪的主題。他總共留下了40多幅油畫、8幅水彩、13幅素描。起初的作品中,我們看到莫蘭迪精心觀察庭院的細節,關注綠色植物,布局屋頂的位置關系。此后,他的視野逐漸打開,將全景收入畫框,包括幾何形狀分明的建筑物,乃至玫瑰色屋頂和蜜色墻壁所形成的光影變幻。1959年,豐扎達大街的庭院風景被新蓋起的公寓樓所遮擋,藝術家決定在格里扎那給自己蓋一個屋子。鄉村建筑清晰的幾何形狀成為1940年代開始莫蘭迪特別關注的焦點。很多時候,他以對角透視方式來呈現畫面,斜角的白色道路經常成為圖像的中心。
風景,油畫,1913
風景,油畫,1935-1936
風景,油畫,1962
在莫蘭迪藝術創作的早期,塞尚、未來主義、立體主義,乃至基里科的形而上畫派,都曾對其產生影響。不過,很快,他就將繪畫對象限定在靜物和少量風景。他的繪畫限定在靜物和少量風景。他偏愛柔和細膩的色調,土黃、赭石、灰藍或粉色。他筆下的靜物只是幾個普通的瓶子、杯子、碗和罐子的排列組合,他通過對明暗的布局使簡單的事物也呈現豐富的可塑性。在莫蘭迪博物館,有一個帶槽的花瓶,那是他比較鐘愛的道具,經常和小碗、杯子、波斯瓷瓶擺在一起。
莫蘭迪鐘愛的道具——一個帶槽的花瓶
20世紀上半葉,歐洲局勢并不穩定。據說他在早年曾經參加一戰,不過很快因為精神問題而離開軍隊,從此沉浸于繪畫和版畫創作。(他的版畫可以稱得上一絕,可以通過細密的線條,呈現出12種不同色調的灰黑色。)他畢生都在博洛尼亞這座大學城教書。1920年代,他曾經參加一個右翼的鄉村風格藝術運動,他對墨索里尼總體抱持支持態度,不過在1943年,還是因為和反法西斯主義者的聯系被短暫投入監獄。(如果有藝術家應當獲得政治上的大赦,從不諳世故的角度來看,非莫蘭迪莫屬。)二戰之后,榮譽接踵而至。意大利導演費里尼在《甜蜜的生活》里面曾將他的作品作為高度敏感的符號。
靜物,油畫,1920
靜物,油畫,1939
花卉,油畫,1946
靜物,版畫,1946
靜物,油畫,1952
莫蘭迪的繪畫主題和對象始終如一。二戰之后,莫蘭迪的畫面愈發簡潔,集中于寥寥幾種組合形式,以及極簡單而連續的變體。他的每一幅新的創作,不僅可視為一幅單獨的作品,同樣隨著時間演進不斷發展變化的藝術探索,似乎無意于為自己贏得什么聲名。在先鋒藝術大行其道的時代,他的藝術探索和時代似乎并不明顯關聯。他靜物畫中嚴謹的形式,批評家和藝術史學家Francesco Arcangeli稱之為“一個給定的組合主題的變奏”,與之相伴,是沉靜的環境。這種關于色彩、色調深刻的變調,在他的花卉作品中更為明顯。
靜物,油畫,1952
花卉,油畫,1957
靜物,油畫,1961
靜物,油畫,1961
靜物,油畫,1963
在莫蘭迪去世之前幾天,他對朋友和藝術史學家Roberto Longhi說:“如果你知道,我親愛的Longhi,我有多想工作……我有新的想法要付諸實施。”在他去世的時候,最后一張《靜物》(1964)依然留在畫架上,藝術家留下了自己的署名。仿佛是藝術生涯的結語,亦是最后時刻他對新的藝術發展的守望,這幅作品,在線性、打亂的結構中,依然展現出嚴謹的詩性,簡潔揭示本質。
靜物,油畫,1964
在莫蘭迪的靜物畫里,我們可以看到元素各居其所——色彩、形式、光線、空間、陰影、布景。在光與色彩中,輪廓線似乎變得不那么分明。與此同時,作畫的對象留在藝術家的記憶里,在畫布上留下一個穩定、純粹的形式。在莫蘭迪的作品中,詩性的元素從未完全從現實中抽離。
時至今日,這個在小屋中孤獨作畫的藝術家已經在全世界收獲了大量擁躉。無論是在博洛尼亞的莫蘭迪博物館,抑或是在上海藝倉美術館的展廳,與莫蘭迪一起呈現的,均有受其影響而創作的當代藝術作品。
托尼·克拉格,侵蝕的風景,雕塑,1999
英國雕塑家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的雕塑作品《侵蝕的風景》(Eroded Landscape)陳列于莫蘭迪博物館的盡頭,依然是這些令人熟悉的瓶、罐、杯,超越了它們原本的功能,成為一種恒久的狀態。運用雕塑,藝術家同樣造就了一出精妙的平衡戲劇,物品仿佛像夢境一般穩固,在幻滅中展現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