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
印度藝術品市場繁榮后暴露“贗品”危機 |
|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2-14 15:17:44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
|
第三屆印度藝術峰會于1月20日至23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作為印度藝術界的盛事之一,印度最大規模的現當代藝術展也在此期間舉辦,引爆了收藏者的購買狂潮。然而,相關媒體提醒收藏者:“購物有風險,掏錢需謹慎。”因為現如今,看似一片繁榮的印度藝術品市場正深受贗品問題的困擾。
“贗品工廠”讓人防不勝防
今年57歲的印度女畫家阿帕娜·科爾,其作品在國際展覽和拍賣中已達到200萬盧比(折合4.4萬美元)的價碼。最近,在去新德里一家畫廊參觀時,科爾認出有兩幅畫是復制于自己描述印度錫克教創始人那納克生活的“那納克”系列。科爾調查后發現,她原來的學生兼助手過去一直在雇傭藝術生偽造她的作品并將其兜售給別的畫廊。“我已經報警了,偽造的畫作也已被扣押為證據,但是警方到現在也沒有逮捕他們。除了偽造畫作之外,我的簽名甚至鑒定書也被偽造了。”科爾說,“雖然贗品問題對全球藝術市場來說不算什么新鮮事,但是在印度,這一腫瘤正在以你想象不到的速度蔓延著。”而事實上,科爾并非唯一存有這種擔憂的人,印度絕大部分知名藝術家,諸如M.F。侯賽因、S.H。拉扎、薩迪斯·古吉拉爾等人,都深受那些高仿藝術品之害。
對藝術品市場的投資者或者想要涉足該領域的人來說,那些常年雇傭藝術生大批量生產仿制品的“贗品工廠”,就像一顆顆定時炸彈,連經驗極為豐富的鑒定家也難逃此陷阱。曾供職于新德里Dhoomimal美術館的館長們、經營展覽和銷售原作行業逾70年的專家,都承認他們曾經看走眼過。Dhoomimal美術館館長烏瑪·賈因說:“我曾在2009年不得不取消了一個系列展覽,因為它們全是贗品。”據稱,她曾被迫丟棄了12幅S.H。拉扎的畫作——因為畫家本人指出這些都是贗品。后來,拉扎表示那些贗品是從自己的侄子那兒流出的。而在拉扎的侄子將這些贗品賣給美術館時,聲稱這些畫作都是從家里拿的原件。
無獨有偶,因為真實性遭到質疑,國際拍賣行佳士得和蘇富比在2006年不得不撤銷14件來自印度藝術家F.N蘇沙、M.F侯賽因、杰米尼·羅伊和格涅沙·派恩的作品。
藝術市場繁榮之下有隱憂
印度藝術品市場最近幾年急劇升溫,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據有關方面統計,過去10年來,印度國內藝術品交易總收入的增長已經超過了485%,成為全球藝術品交易升值最快的國家之一。印度現當代藝術不但在國內日漸火熱,諸多藝術院校、博物館、介紹印度藝術和在線拍賣藝術品的網站應運而生,其在國際上的地位也很受認可。近幾年,印度藝術品頻頻亮相各大拍場且表現不俗。2010年,很多印度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再創新高,尤其是S.H。拉扎的大作,在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拍出350萬美元的高價。
印度藝術品最初受到關注,是因為一批移居海外、收入日漸豐裕的印度裔人士,他們視藝術投資為回饋國家的一種行徑,進而帶動起上世紀90年代由印度企業家為主導的藝術投資熱。有關專家表示,印度藝術品市場的整體價格在全球金融危機后,已沿著其暴漲的軌道迅速回落下來,但是仍然沒有達到一個比較正常的數值。
同時,孟買藝術史學家賈汀·甘地認為,正是那些藝術品收藏者對印度當代藝術作品的巨大需求吸引了無良商人。賈汀估計,在孟買、德里、班加羅爾、海德拉巴這樣的城市,超過1000家畫廊存在展示和兜售贗品的嫌疑。這些畫廊大多由那些靠賣印度手工藝品并在近幾年內逐漸發家的人經營。他說:“新興畫廊對擁有當代藝術家們的作品充滿渴望,毫無疑問,他們非常樂意掙那些銷售贗品的黑錢。他們高價出售贗品,而且在東窗事發之前就已頻繁倒手。”
解決贗品問題需多方共同努力
據了解,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德國、韓國、新加坡、西班牙、英國和美國等在內的20個國家的84家畫廊參與了第三屆印度藝術峰會上的展覽,其中包括34家著名的國際畫廊。據該展覽的組織者介紹,2009年這一展覽即將結束的時候,價值約530萬美元的畫作、雕塑、多媒體作品被買家和收藏者們拍了照。雖然組織者表示僅接納那些有足夠能力鑒定藝術品真假的優秀美術館參展,但是他們也承認贗品這一令人頭疼的問題仍然很難解決。“我們沒有逐一核實今年來參展的作品,因為這是經銷商和買家的事,我們只是為他們提供一個平臺。”展覽的負責者之一尼雅·基帕爾說。
相關產業專家表示,目前,印度急需專門的監管組織來調查此類藝術犯罪現象。然而,在種種阻力下,通常連最基本的打擊贗品的舉措和設備都缺乏,此事似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
藝術收藏顧問羅曼諾·拉瓦西奧在意大利開了一家藝術咨詢公司,他給藝術品購買者提供的建議是,避開由印度收藏家和經銷商出售藝術品的二級市場:“我的黃金法則就是只購買來自信譽良好的美術館的作品,或者直接從藝術家那里買。”
烏瑪·賈因認為,贗品盛行的主要責任在于鑒定它們的美術館,但是藝術家也要為自己的作品負責,應該為其匯編名錄,以供查詢,而收藏者在購買之前也最好認真咨詢鑒定專家。“這一切給政府的監管敲響了警鐘。”她說,“是采取措施的時候了!”
|
|
|
|
|
凡注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