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岳瑞芳
009年10月,北京圓明園管理處啟動“尋找圓明園流失海外文物”活動,宣布在美國尋到超過400張老照片及流失文物。圓明園再度成為國內外輿論關注的焦點。
與此同時,在風雨中走過300年坎坷歷程的圓明園今年也將迎來其罹難后的第150個年頭。圓明園的“海外尋寶”活動到底意味著什么?活動背后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美國之行”尋到超過400張老照片及流失文物
據悉,圓明園此次尋訪活動歷時一個月,行程數十萬公里,共考察了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9家博物館,查閱了大量與圓明園歷史和文物有關的圖書、照片和實物資料,最終尋找到超過400張圓明園及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的老照片和圖片,其中價值較高的近百張。
在洛克菲勒檔案中心,工作人員共發現圓明園西洋樓黑白照片27張,彩色照片2張,工作組已購買了照片拷貝版。據工作人員介紹,老照片不僅能反映西洋樓的變遷,還有助于西洋樓區域的石刻歸位,對石刻研究、圓明園歷史研究也有重要價值。
更令人驚喜的是,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尋訪時,工作組發現了一幅宋代佚名的《柳蔭牧牛圖》,圖上蓋有18枚印章。經仔細辨認,確認這些刻有“淳化軒”“乾隆鑒賞”“太上皇之寶”等字樣的印章是與清代宮廷有關的印章。這些印章也成了這件文物曾為圓明園所收藏的有力證明。
據工作組成員、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郭黛姮介紹,目前國內保存有千余張圓明園建筑的設計圖,但多以平面圖為主,對研究圓明園建筑的比例關系、格局以及立面等難有作用。而流散在國外的圓明園文物中保存有許多老照片和銅版畫,這些資料對研究當年圓明園的建筑頗具價值。
歷史上的圓明園是中國文化的寶庫,集中了中國古代藝術的精華,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范”和“萬園之園”。然而,自1860年圓明園被劫掠、焚毀以來,其收藏就開始通過各種途徑流散于世界各地。現在圓明園絕大多數文物流失在海外,且數量驚人,其中以英國和法國等歐洲國家最多,分藏在多個博物館和其他收藏機構。
據記者了解,目前在全世界47個國家的200多個博物館中,收藏的中國文物有164萬件,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圓明園。
“特別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在文物離開原址、進出口、倒賣、轉贈、繼承等過程中,其來源信息逐漸喪失,這給圓明園的研究及遺址的展示、保護工作帶來很大障礙,也令每一個研究者深感痛惜。”圓明園管理處主任陳名杰說,“作為圓明園遺址保護、管理和研究機構,圓明園管理處感到有必要盡快調查和收集圓明園文物的資料信息,以避免更大損失。”
尋訪并非追討,僅為學術研究
對于尋訪工作,圓明園管理處曾一再強調此次赴海外并非追討圓明園流失文物,僅是學術層面的研究。但消息傳出后,依然在海外引起強烈反響,一些西方國家媒體也對這一事件表示了極大關注。
《環球時報》報道,法蘭西電視臺為此發表評論稱,中國的這一行動表明中國將加強對歷史文物管理和追索行動。另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對于中國此次大規模海外尋寶之旅,大英博物館十分擔憂中國可能趁機追討國寶。因為根據1970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上簽署的國際間共同保護文物與合法管制文物進出口協定,私藏贓物者必須將文物歸還原主。
鑒于此,工作組成員普遍預感,他們這一趟美國之行可能不會太順利。“但事實卻比我們預計的要好。”陳名杰說,在美國尋訪過程中,工作組得到大多數博物館和有關機構的熱情接待。比如,華盛頓弗利爾和賽克勒博物館派專家介紹館藏文物和圓明園老照片,還破例緊急安排工作組到地庫參觀其鎮館之寶;美國國會圖書館將館藏與圓明園有關的文獻資料搜羅備至,歡迎工作組的到來;費城藝術博物館不僅熱情接待,還特別邀請工作組出席其新館開館儀式;洛克菲勒檔案中心和賽勒姆博物館則提供了大量圓明園老照片和西洋樓銅版畫圖片等。
但也有一家博物館在初次見面時就帶上了律師,還以為工作組是來“索要文物”的,所以準備“對抗”到底。但工作組的細心解釋松弛了對方“劍拔弩張”的神經,雙方最終達成了圓滿的合作。
陳名杰表示,此次美國之行的成功有望為隨后的亞歐之行打下良好基礎。等時機和條件成熟后,圓明園管理處將盡快啟動對歐洲和亞洲圓明園流失文物的尋訪和摸底工作。
建立圓明園文物流失目錄
據悉,整個尋訪工作結束后,工作組將把收集到的圓明園資料,包括現存海外的圓明園文物,與圓明園有關的文獻資料及老照片,通過影像或圖片資料的形式讓這些文物“回家”,完善文物資料數據庫建設,從而為圓明園遺址保護、展示、研究等工作提供史料,并通過專題展覽等方式向社會公眾發布信息。
陳名杰說,2010年10月18日是圓明園被焚毀150周年罹難紀念日。此次美國之行作為“尋找圓明園流失海外文物”系列活動的第一站,將成為紀念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記者了解到,在圓明園罹難后的100多年里,很少有人對圓明園進行專門研究。直到1980年,宋慶齡等千余人聯名發出倡議,提出“保護、整修、利用”的方針后,才使圓明園受到更多的關注。但圓明園內的文物及海外流失情況依然沒人說得清。
按陳名杰的話說,還沒有一個“總目錄”。“過去,我們了解流失文物的信息渠道非常有限,而海外機構和私人收藏家的顧慮重重,再加上時間和經費等原因,摸底工作到現在才正式展開。”陳名杰說,“希望2010年圓明園罹難150周年時,我們能順利建立流失名錄。”
在整個尋訪活動中,有一個叫毛念華的美國姑娘全程參與,負責前期準備和與美國研究機構的聯系等工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毛念華說,雖然自己在美國出生和長大,但父親是中國人,對中國有著很深的感情,這也是她取名“念華”(念念不忘中華)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