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的國際化理念貫穿于今日美術館的方方面面,所以隨處,甚至是很小的地方都可以體現出所謂的“超越”。譬如對門票的認識上,傳統的美術館多半單純地把其當作是資金收益的來源之一,門票本身也只是一個簡單的出入憑證。然而對今日美術館來說,門票的每一處設計和整體蘊涵,都體現著美術館的辦館和運營理念,是最好的公益推廣的陣地之一。
世界上所有成功的美術館都要遵守這樣三條經典的國際性慣例:非盈利的公益性;政治與宗教的中立性;展品的時代與經典性。在中國,就有這樣一家民營美術館,一直在固執甚至執拗地堅持“國際標準與理念”,試圖憑借一己之力完成國內美術館的國際化道路——今日美術館。這個現今國內最有影響力的民營當代藝術美術館,在全球性經濟危機席卷了整個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當口,它一味堅持的所謂國際化的理念還能否適用?其未來發展又將何去何從?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走進了這家被譽為“中國當代藝術殿堂”的民營美術館。
地處北京市朝陽區內最繁華的地段之一——CBD中心百子灣路蘋果社區,今日美術館主館占地4000平方米,碩大堅實而又規整的樓體被建筑師王暉設計成素雅的色調,然而頂樓的永久性戶外裝置藝術作品《看展覽》和門口不規則矗立的鋼筋門面本身即是現代感十足的當代藝術作品。于是這種“風格前衛、卓爾不群”的美學品格,使舊工業時代的遺痕與當代理念的巧妙地在未走進美術館之前就完成了視覺上的藝術對接。
當下的環境還允許今日美術館固守這份默然的寧靜嗎?館長張子康是忙碌的,在這個冬日里一個寒風瑟瑟卻又陽光明媚的中午,他在結束一次洽談后、風風火火地趕回美術館,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細節 獨特的門票設計,體現辦館理念
《藝術市場》(下簡稱藝):今日美術館是目前中國最大影響力、最廣泛的民營美術館,您認為之所以得到如此的影響力,原因是什么呢?今日的獨到之處又在哪里?
今日美術館館長張子康(下簡稱張):國際化的運營機制,特別是國際化的運營理念,是我們的最大的獨到之處了。今日美術館之所以能在業內有一定的影響力,首先是它建立之初就已經很幸運地趕上了一個非常好的機遇與外部環境:一個開放的成熟的大環境,當代藝術處于欣欣向榮與受到高度關注的上升期。在這樣的外部條件下,一個國際化、標準化的當代藝術美術館的應運而生理所當然。
所以今天我們無論是在學術建設還是管理機制上,都力求按照國際化的標準和理念運作、推廣、對外交流等等,全方位地與國際接軌,這也是我們在某些方面得以超越一些傳統美術館的地方。
藝:這些超越表現在什么地方呢?
張:我覺得我們不是在超越其他美術館,而是在超越傳統。它集中體現在全新的國際化理念的指導思想上,而這種理念又貫穿于今日美術館的方方面面,所以隨處,甚至是很小的地方都可以體現出所謂的“超越”。譬如對門票的認識上,傳統的美術館多半單純地把其當作是資金收益的來源之一,門票本身也只是一個簡單的出入憑證。然而對今日來說,門票的每一處設計和整體蘊涵,都體現著美術館的辦館和運營理念,是最好的公益推廣的陣地之一,我們會用獨具匠心的設計上再加印上“感謝您支持中國當代藝術”等的字樣,讓參觀與關注者們第一時間體會到這種公益的宣傳。
還有在禮品店的運作上,很多傳統的美術館都認為只是很微不足道的附屬部分,是一個簡單地出售小禮品、小紀念品的地點。其實一個好的美術館禮品店商品,可以極佳地體現美術館的內涵,更能達到高學術、高質量地深層次推廣藝術家和藝術理念的目的。齊白石家喻戶曉,其作品甚至成為標志中國藝術的LOGO隨處可見,這就是最好的推廣和結果。禮品和紀念品一定要秉承著這樣的理念,是美術館很重要的部分,應該得到高度關注的。
而這些都是一個國際化美術館應該具備的理念。
藝:您剛才提到了禮品店是美術館運營的重點之一,那么今日在這方面是怎么做的呢?這也是一種國際化的體現嗎?
張:其實我認為在這一點上我們的認識一直是落后的,而今日在這方面一直是投入很大精力在追趕,這是個理念問題:紀念品等相關產品應該是美術館推廣的重點之一,同時也應該而是經濟收益的重點,這是我們一些傳統的美術館一個比較普遍的認識、匱乏的地方。對于當今世界四大博物館而言,相關紀念品收益要占到其總利潤的35%左右甚至更多,折算成人民幣要有2到3個億,可以說是美術館的支柱之一。其中一家國際性的美術館這方面收入一年至少要有2000萬元,而這幾乎就已經是今日美術館一年的全部投入資金了。這一塊在將來必定是我們工作的重點之一,也是今日國際化的重要表現。
藝:那我們的禮品和紀念品都要由今日來自己設計嗎?
張:有一部分是的,我們選用最好的設計人員,投入很大精力。展覽中,一些較高藝術造詣藝術家的優秀作品,我們會按國際標準制成仿制品等等;一些國外的交流展本身都會有這方面的設計,我們認可就會引進。
預測 2009年當代藝術展覽整體水準會提高
藝:全球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了當代藝術市場圈子,對今日有影響嗎?如何應對?
張:影響不能說沒有,但是因為今日美術館是公益性的,所以影響要比畫廊和拍賣行小得多。我們一度認為經濟危機會使我們在禮品銷售或者是書店方面受到影響,但實際波動的情況并沒有出現,真正受到經濟危機影響的是我們在海外贊助和捐助這方面,一定會比以往減少一些,但是我倒是覺得經濟危機從某種角度來說,對美術館而言是一種機遇。
藝:具體怎么講?
張:今年辦展和參展的藝術家水平一定會較以往有所提高,甚至會使美術館的展覽整體上一個層次,更多具有較高藝術蘊含、學術價值的作品會被藝術家創作出來,我們正拭目以待。
藝: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么呢?
張:其實很簡單,經濟危機讓所有關注市場、在意市場的藝術家們有了一個難得的“冷靜”和“喘息”的時間,很多包括方力鈞在內的藝術家,跟我說終于可以靜下心來回歸自我,去討論學術,去反思藝術,去挖掘作品深度,去尋找新的創作靈感。經濟危機讓藝術家們的目光再也不是有意或者無意地聚焦在藝術作品的市場反映上,而開始全身心地去創作,更重要是比以往更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和策劃自己的展覽,“心無旁騖”的藝術家們會讓自己的作品擁有更濃的學術價值和作品深度。所以可以預見,2009年當代藝術展覽會“因禍得福”地整體水準飛躍。
觀點 出租場地是美術館國際化的表現之一
藝:說到展覽,今日去年展覽的數量和質量感覺如何?辦展頻率和計劃是根據什么來確定的?
張:其實一般一年我們會有大大小小50個左右的展覽,并且都在年初就全部排滿了。每年我們也都會有一個經過反復研究論證而制訂的整體性計劃,其主體是美術館策劃的學術性藝術大展,一般每個都會持續展出1到2個月,一年要有10到12個這樣的大展。這種以學術研究與藝術推廣為核心目的自主策劃的展覽是今日美術館的核心所在,這樣的大展覽,要占到全年的60%以上。而對于廣大的當代藝術的觀眾,我們也會做一些歷史性的展覽來予以反思,做一些現代主義的展覽予以參照等等,余下的就是一些獨立策展人申請的、有贊助的藝術家或機構的展覽了。
藝:也就是那種藝術家或者機構自己出錢辦的展覽?
張:是的,這一點毫無忌諱。這些小展的場地租金目前是我們收益的很重要的一部分,這恰恰也是美術館國際化的表現之一:有影響力的美術館應該成為藝術家們展示自己藝術造詣與才華、對外交流、學術建設等目標的平臺。這部分也應該成為么美術館的主要收益之一。
藝:今日這部分占總收益的多少比重呢?
張:加上我們書店、禮品店等其他收益大概在30%到40%之間。
藝:但是現在外界有著關于“今日美術館花錢就可以上展”的說法,您怎么看?藝術家上展需要一個什么樣的程序呢?今日又有什么樣的制度和標準,如何來保證上展藝術家的藝術水準呢?
張:這可能是一種錯覺,首先我們美術館的公益性與非盈利性就決定了我們在贊助資金上的主動性。有一些展覽的場地、時間確實是我們作為回報給某些為當代藝術做了公益性贊助的贊助商們。但是這些展覽不是美術館策劃組織的,也不可以使用任何美術館的標志,而且這樣的展覽一年內也很少。
而之所以說“花錢就可以上展”是不現實的說法,是因為在但凡今日策劃和冠名的展覽,無論大小,都是由我們精挑細選出藝術家和作品,精心籌劃的展覽。最重要的是,需要通過我們的專家藝委會事先進行嚴格、公正、民主的評估和審核。我們會按照國際化的模式和“大學術”的概念邀請社會上知名的藝術家、批評家、策展人等作為我們委員會的成員,再小的展覽我們也會邀請最少7個委員會成員一起討論評估審核。
藝:審核的意見如果不一致呢?
張:如果你以純粹學術化的眼光去考量一件當代藝術作品是否真正具備藝術價值的時候,這種考量是客觀地針對作品本身的藝術性,一般就會很少出現意見不一致的時候,但是一旦不一致,也會按照國際慣例民主投票表決。
藝:這種審核通過的比率高嗎?
張:不高,盡管我們辦館的宗旨之一就是推動當代藝術的發展,但是還是有相當一部分送展藝術家不能通過我們的考核,通過的比例不超過1/5,很多藝術家被拒絕的原因不取決于他肯出多少贊助,而是其作品的藝術水準達不到我們的審核標準。
剖析 民營美術館的困境源于運營的盲目性
藝:從2006年7月今日美術館開始對外稱“成功轉型為真正意義上的非盈利機構”。“非盈利”真的是“沒有收益”嗎?支持美術館日常運作的資金組成又是什么?
張:所謂“非盈利”指的是對美術館的所有投資,都是沒有任何利潤回報的,美術館的宗旨是公益性質的,即便美術館本身是有收益的,但是投資方不收回任何利潤,所有的盈利資金都會投入到美術館接下來的運作和發展上。但是我們現在還不能完全達到國際知名美術館那種成熟充裕的資金鏈運轉模式,我們的運作資金現在一大部分還是來自理事、會員、企業、個人、海外機構等的捐助與贊助。
藝:在中國辦美術館有什么最深刻的體會和感言?
張:還是資金問題吧。相對一個國際化知名的美術館,我們的資金還是太少了。而在國際化的道路上,我們做的很多事都是別人從來沒做過的事情,在國內沒有任何可以參照借鑒的經驗。
藝:請您就中國民營美術館的現狀和發展前景作一評價和展望。
張:國內很多美術館,特別是一些民營美術館,之所以面臨很多困境,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在運營上表現出來的不冷靜和盲目性,如果今天當代藝術市場好就做當代,明天傳統書畫火了就做傳統書畫,沒有堅持、沒有標準。當然,不能保證資金鏈的良好運轉和在管理運營模式上的理念落后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根本原因之一。
但是我相信,隨著社會的不斷開放與進步,美術館這種社會文明的標識性設施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和前景,只要我們堅持現代性視野、致力于打造國際化平臺、規范化自身的運營機制,一定會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民營美術館的生存與發展之路。而一切國際化的努力,并非是想通過當代藝術讓中國越來越世界,而是希望日益優秀的當代藝術可以讓世界將越來越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