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賈德江
多年來,由于歷史原因,學校體制和社會需要,高等美術院校的基礎素描教學一直沿用或基本沿用的仍然是前蘇聯契斯卡訶夫的“寫實性”素描教學模式。不可否認,在此教學體系下,培養了大批素描基礎扎實、寫實能力強,造型素質較高的美術專門人才。直至今日,其體系中許多合理有效的因素仍在發揮著作用。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化,此“教學模式”日漸顯示出其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教學模式的單一、觀念的“程式化”、忽略個性與創造力的培養、偏重技術忽視藝術規律教學的傾向等方面。使學生在寫生中容易注重“看”到的“因素”和頭腦里固有的“寫實模式”,造成多數人的素描作業缺乏表現深度和感受性,顯得形式空洞、乏味,缺乏鮮活感。
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教授王克舉的素描教學方法則不同,他在嚴格引導學生認識“寫實 造型”的各方面因素,教給學生表現物體的技巧,傳授“純粹”的寫實原則同時,也把藝術的規律教給了他們。王克舉教授站在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高度去詮釋線性透視規律,光影、明暗規律,人的造型規律,人體運動規律,抽象造型規律,去遵循對比和呼應的原則、變化與統一的原則,強調整體意識和節奏、韻律表現的培養,使學生大腦里不僅僅只知有形體、結構、明暗關系,線條的排列和空間層次,而更知有“趣味”與“神韻”,以及表現形式的多樣化。實際上,王克舉教授的素描教學強調藝術的表現應帶有鮮明的主觀性和感知性,它不可能原原本本地去再現自然的所有方面,而只表現能夠顯示物象個性特征的可視形象,強調充分利用畫面中的抽象因素并巧妙地隱藏于畫面結構之中而不露痕跡,使得具象的“寫實性”素描在藝術處理和表現手法上有著廣闊的領域,也使得“寫實性”素描訓練成為一切造型藝術發展的基礎和本源。
王克舉教授對素描教學的研究和追求,依靠的是實實在在的一點一滴的研究,一點一滴的積累,從不懈怠,才達到如此爐火純青的境地。“功到自然成”,看他的素描,輕松自如,一氣呵成。它難能企及的特色,首先在于素描作品的整體性,整體性是基礎訓練的出發點和歸宿。藝術創造何嘗不如此。我們看到他的每幅作品,有長期性與短期性兩類,手法也各有不同,有的以明暗為主,有的則以線為主,有的具象,有的抽象,有的寫實,有的夸張,但不管采取哪種手法,他的每幅作品均為渾然自成的整體。整體性也可以理解為虛實觀念。我們也看到,由于王克舉教授能準確地運用虛實處理手法,才十分自由地發揮虛實表現的力度。這樣做,不僅提高了藝術表現的真實性,更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性,使作品自然地區別于一般的習作,而步入素描藝術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