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過國外美術館、博物館的人,都有一個印象:無論你什么時候去,都有可能碰到一群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欣賞作品,甚至現場臨摹,他們的身影為嚴肅的藝術殿堂增加了活躍的音符。
反觀國內,美術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尚處于起步階段,而深圳將在這個領域做出創新嘗試。記者近日了解到,關山月美術館和深圳市教科院、各區教研中心及所屬學校近期將在市教育局及市文體旅游局的指導下進行深度合作,實施互聯計劃,促進美術館公共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銜接,讓學校的師生能夠更好地享受公共藝術資源。
在不久后的將來,“逛美術館”不僅僅只是一種休閑方式,它還能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起到積極作用。
去美術館上課,有望形成機制
本周二上午,記者前往關山月美術館時,碰巧南園小學的安素惠老師帶著油畫工作室的十幾個孩子在現場觀看“ChiFra中法藝術交流展”。在國內著名藝術家閆平的畫作前,安素惠指著畫面告訴學生:“你們看看,這一小塊當中有好幾種顏色,但是不顯得凌亂。而這里厚重的顏料,是畫家直接用油畫刀刮上去的……”孩子們盯著畫作,邊聽邊點頭。
“孩子們特別喜歡這種教學方式。”安素惠告訴本報記者,常規的課堂教育比較單一,來到美術館學生能跟藝術品真跡零距離接觸,那種細膩和質感是印刷品無法感受到的。
在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眼里,這正是日后美術館公共教育的發展趨勢:盡可能將更多資源開放給社會,尤其是開放給孩子們,讓他們能從藝術中受益。因此當他提出與深圳學校進行互聯合作計劃時,立即獲得有關部門的熱情響應。
“合作將于近期啟動,但具體細則有待進一步討論。”陳湘波表示。而從美術館方面來說,他們已經擬好了初步的計劃:每年在美術館為師生舉辦一次創作展;每個季度舉辦一次師生與藝術名家的互動交流;每個月舉辦一場專題講座;每周將展訊無縫對接發送給師生,并且歡迎他們到美術館來上課。同時,美術館還希望為美術教師提供進修的專業平臺,讓美術館原有專業化、系統化藝術教育項目,比如《四方沙龍》、《觀看之境——藝術通識分享》等作為美術老師的繼續教育以及職業培訓的補充。“希望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建立館校互聯合作長效機制。”
縱觀國際發達國家,中小學生的美術教育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學校教育,第二部分是社會教育。而后者,美術館和博物館可以發揮巨大力量。國家教育部今年發布的《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學校與社會藝術團體及社區建立合作關系。無獨有偶,國家文物局今年下發的《關于開展完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試點申報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建立館校合作機制,切實將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納入中小學校日常教學體系。可見國家教育部門和文博部門都已意識到了目前藝術教育的短板。目前國內在這一領域,只有某些學校和美術館、博物館進行點對點的交流,并沒有一個機制去保證和約束。深圳將率先在此做出探索。
讓孩子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資源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教育單位和文博單位似乎是“各自為政”,你上你的課,我辦我的展,井水不犯河水。但在不少發達國家里,兩者卻是一種“聯姻”關系。
“我在美國長島的一個學校了解到,‘美術館之旅’每個學生一個學期最少要參加一次。”去年曾赴美考察的深圳市教科院美術教研員黃宏武告訴記者。在他看來,美術館教育跟課堂教育相比,優勢明顯。第一,當然是藏品資源優勢。在美術館中能看到真品,這是在課堂上沒法做到的。第二,美術館能提供一種藝術的現場感,讓學生可以學習到畫面以外的東西,比如觀賞禮儀、藝術品的保護等等。
深圳實驗學校初中部老師劉月剛2011年作為深圳教育系統赴美海培第17期學員到紐約學習時,不禁被當地無處不在的公共教育資源所震驚。他給記者羅列了一串數據:美國博物館(美術館)總計為6617家,其中有88%的博物館提供“K-12”(即“從幼兒到少年”)的教育項目;全美博物館每年為學生提供高達390萬小時的服務時間;在博物館教育部門內部,則普遍設置了與學校教育對接融合的專門機構,如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教育服務部,專任教師就有35位;全國性的教育設施網絡挑戰者太空科學教育中心,每年就有50多萬學生參加該項目的學習,除了3萬個班級采用了挑戰者教育中心的學校項目,還有6000多個教師學習模擬的要領,用于課堂教學……
他還了解到,美國博物館的教育人員會深入研究從幼兒園到高中學生的教科書,全面地把握學校課程進度和各個年級教學要求以及學生年齡特點,結合博物館擁有的資源,精心制定有針對性的、廣泛的、詳細的學校計劃,包括網站和教科書,最大程度發揮學校和博物館的合作潛力,其用心令人感嘆。“美國的公共教育資源,培養了一代少年兒童的主動探索精神、積極創新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新的教育觀念在全社會的普及。”劉月剛告訴記者。
正視藝術教育的意義
藝術教育有何意義?1957年11月,當蘇聯把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太空時,美國人如同被打了一巴掌。為什么美國落后一步?有科學家提出,美國的科學技術教育是一流的,但文化藝術素質教育是落后的,而發達的形象思維能夠對邏輯思維的發展帶來促進作用。上世紀6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以《零點計劃》為名,研究其中奧秘。至今近半個世紀過去,他們不斷用研究成果驗證自己的觀點:加強文化藝術教育是實施全面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在克林頓執政期間,藝術教育已經被列入美國教育的核心科目,和數學,語言、歷史、自然科學并駕齊驅。
“在中小學階段,藝術教育至少應該擁有跟數學語文一樣的地位。”陳湘波認為,因為藝術教育能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以及腦和手的互動協調。
黃宏武認為,每個人生下來就具有藝術潛質,而目前國內的藝術教育過于強調技能,卻忽略了想象力和創造力等綜合素養。今年市教育部門提出培養學生的八大素養,其中審美素養赫然在列。可見藝術教育越來越重要。對于與關山月美術館的合作,他非常期待,并希望日后可以推及深圳市其他美術館和博物館。
“今天的美術不僅僅是審美和創造,在視覺文化時代,它和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一樣,是人類文化傳播中各具特色又無可取代的語言系統。美術訓練特有的‘視覺讀寫能力’包含著全方位的鑒賞能力和多種形式的視覺表達能力。”劉月剛從美國回來后,一直在倡導“學習沐城”的理念,他將深圳的“趣城”地圖貼在教室里,鼓勵學生帶著家人一起走訪深圳創意地標,主動將課堂的外延擴大到社會上。“希望有一天,深圳的公共資源的開放程度能與國際銜接,讓所有人都能沐浴在無所不在的學習氛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