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等藝術教育人才選拔一直是社會熱議的話題。近幾年來“藝考熱”繼續升溫,而藝考生的水平卻是良莠不齊。藝考生如何應考,高等藝術教育需要考生具有怎樣的素質?基礎教育階段如何加強考生基本素質和能力的培養?都是當前值得研討的議題。本文主要從“藝考”現狀的調研和中國美術學院人才選拔方式的改革出發,探索藝術教育“全人”培養之路。
2012年,我們對中國美院附中、杭七中、大連十五中、深圳市沙頭角中學等全國美術特色中學的生源情況、美術專業基礎教學及招生考試內容等方面進行調研,并召開中國美術學院基礎部青年教師座談會,了解基礎部教師對招生考試的意見和建議。
調研中我們發現,目前考前培訓火熱。高中三年級的考生基本上都到各畫室進行培訓,因而打破了高中三年的知識結構體系。各畫室的培訓非常僵化、模式化,尤其是色彩科目訓練更加的套路化。這類應試培訓忽視考生的觀察能力、作品賞析能力的培養。考生的寫生能力相對較弱,尤其是對大師的作品缺乏了解。他們所接觸到的均為畫室老師的素描、速寫作品等,并視其為最高水平的作品。
基于上述調研狀況,中國美術學院在2013年本科招生考試上進行了 “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人才選拔方式改革,繼續完善“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考試改革。采用“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提前招生錄取和全國統一考試招生錄取相結合的方法。
改革的目標是:充分發揮招生考試的導向作用,強化對考生基本寫生能力的考核;強化對考生觀察能力、作品賞析能力的考核;引導考前培訓脫離模式化的應試教育和回歸到三年的高中教育體系。招收到符合高等藝術教育人才培養要求的優秀學生。
在此基礎上,中國美術學院進一步完善“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考試的改革,2013年進行了“初試+復試”的選拔方式,在本科素描科目考試中首次采用半開紙張,畫全身人物畫;在色彩科目考試中,給每位考生發一盒色彩顏料和調色盒(板),考生只能使用給定的18種顏色作畫;在速寫科目考試中,面試環節進行現場10分鐘的大師作品臨寫。中國畫專業寫生科目采用對實景(物)寫生的方式考核。
綜合面試環節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藝術賞析知識測試(占綜合面試總成績40%)。考生按照面試順序進入面試考場,每人可任意抽取兩張照片,選擇其中一張,根據所選作品,從作品構思、構圖、風格、表現語言等相關要素進行簡要表述。按照規定,每位考生挑選照片及準備時間為2分鐘左右,發言時間不超過2分鐘。第二部分為綜合素質測試(占綜合面試總成績20%)。采用命題自由討論方式,總共為9分鐘左右。各位考生按照面試教師提出的命題積極參與問題討論,本部分測試不規定發言次序,面試老師將根據各位考生的表現情況進行打分,每位考生發言每次不超過1分鐘。第三部分為速寫能力測試(占綜合面試總成績40%),共10分鐘。考生根據提供的作品圖片,在面試考官前進行現場臨寫,表現手法不限。
這一改革,有利于考查學生的基本素質和應變能力,讓學生在限定的材料基礎上進行公平競爭。同時,通過現場臨寫和對大師作品的分析、師生面對面的交流,更加了解了考生的綜合素質。
上述測試內容和方法在“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考試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所以在此基礎上,2013年中國美術學院針對全國統考科目和內容進行進一步推行和深化。
在色彩科目考試上,改變以往考瓜果、瓶瓶罐罐的模式,結合不同專業(類)特點進行命題。比如,造型藝術類首次考核色彩頭像寫生,建筑學類考核空間結構的盒子組合,設計藝術類考核廚房用具,圖像與媒體藝術類考核雨具系列等。
在素描科目考試上,大部分專業由頭像寫生改為半身(帶手)寫生。圖像與媒體類專業素描科目考試特別強調了線性要求。
為了讓學生更加關注大師作品,提升自身的欣賞水平,在速寫科目考試上,首次由以往固定的幾個動作速寫改為大師作品臨寫。
針對中國畫專業長期以來采用默寫和照片臨寫的考試方式,2013年首次采用對景物寫生(花籃、蓮蓬和鮮花組成),這一調整,重點突出了考試的選拔性。
從當前的藝考狀況和今年本科招生考試所取得的顯著成效來看,筆者認為在今后的一段時期內,中國美術學院有必要承擔起改變中國藝考現狀的責任。減輕考生的負擔,促進藝考的有序發展和“全人”的培養。可采取以下措施:
1、設立“中國美術學院優質生源基地”。此舉既可為優秀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又能為教師在教學實習中積累經驗。
2、分析考試及評分情況,充分發揮招生考試對考生考前培訓的引導作用,促進基礎美術教育更加理性、全面。讓學生少走彎路。適時出版《美院好素描》、《美院好速寫》、《美院好色彩》等教材。
3、進一步加強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銜接。在美術特色中學開設選修課程、“國美講壇”等,打通藝術教育“全人”的培養途徑。基礎教育階段完成該時期學生成長需要解決的問題,選拔優秀的學生進入高等教育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