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藝術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和財富如此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股市低迷、政策對樓市的調控,卻讓藝術市場呈現了反彈跡象。近期,當代藝術作品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并被海內外藏家看好,特別是中國油畫在短時間內異軍突起。
然而,與國內藝術品市場的火爆不同,偏居西南一隅的云南藝術家們的作品,卻沒有受到投資者熱烈的追捧。究其原因,云南藝術品市場的培育以及藝術品經營公司的建設和推廣似乎成為了眾多藝術家們的期待。
云南藝術品市場亟需培育
云南因為地理偏遠與內地藝術品市場差距較大,但是云南并不缺好的藝術家和藝術作品,只是文化市場的培育相對滯后,這也導致了很多云南的藝術家作品在省內并不被熱捧,而在省外甚至國外卻十分受歡迎。
昆明高古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志堅告訴記者,公司7月份在個舊舉辦了為期10天的“云南·金湖仲夏繪畫藝術作品展”,吸引了個舊的百姓及書畫界人士1萬多人觀展,作品獲得了較高的評價,但是令呂志堅頭疼的是,“更多的人喜歡,但不愿購買。”呂志堅說,這也說明了云南欣賞和喜歡藝術作品的人群還是有一定的基礎,但是他們對藝術品的消費觀念還需要培養,同時云南對藝術品的商業運作也還尚處于起步階段。“云南不缺乏優秀的藝術家及作品,欠缺的是大眾對藝術品的認可和接受。”著名油畫家胡俊很有同感,不說藝術品市場成熟的東部地區。在成都,一個學生的畢業畫展也有可能在展覽結束后,作品被售賣一空。“從高價位藝術品來說,云南也有很多經濟實力很好的消費群體。但現在仍無人過問藝術品,他們的消費理念還停留在消費奢侈品這個層面。”著名畫家、云南藝術學院油畫系教授鄧安克表示,如何讓有經濟基礎的人開始在藝術品市場消費,這點是需要藝術品經營公司教育和推廣的。
在油畫市場回暖的刺激下,昆明部分畫廊為了引導和培育市場,也在畫展時推出了保值升值的營銷服務模式。通過引入升值收藏銷售概念,承諾消費者購畫后,在一年內可以將畫回賣給畫廊,畫廊根據不同作品保證其有5~20%的升值率。“與前些年相比,專業畫廊的出現、市場營銷活動有規模有組織,表明昆明油畫市場正走向規范。”呂志堅坦言,而云南油畫市場也需要更多的公司來共同培育和推廣。作為文化傳播公司,呂志堅一直堅持對藝術品市場消費者的教育和宣傳,舉全力推廣云南的藝術家及其作品,公司也有多位簽約藝術家,形成了對市場需求有一定保證的作品積蓄。
市場運作的“麗水經驗”
云南是培養畫家的地方,但不是交易進行的主要地區。云南畫家眾多、藏龍臥虎,且畫派眾多,但是市場交易冷淡。這其中還需要更多的藝術品經營公司引導消費者進入藝術品市場,并且要借鑒和學習省外成功的藝術品交易市場推廣和運作的經驗。“我剛代表云南參加了浙江麗水市舉辦的第四屆國寶級畫家寫生活動,來自全國的15位畫家在一個大型的寫生基地進行現場創作。”鄧安克介紹了此活動創新模式形成的巨大影響力和聚集效應。“我寫生的時候,背后圍了40多個學生在看。因為這樣一場寫生活動,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學生來學習和寫生,油畫在如此小的一個地方可以如此集中和熱鬧。”鄧安克感慨道,大家都集中在一條初建于宋代、復修于明代的一條街寫生創作。而在這一條遠不及麗江大研古城規模的小街上,至少有50家畫廊,因為每一屆寫生活動都要求畫家留下至少一副作品贈予主辦方,用于展覽宣傳麗水山水風情,這里也吸引了很多藝術品收藏者光臨。畫廊從最普通的銷售名家畫作復制品、行畫、臨摹品的畫廊,到五星級的高檔美術館均有經營的。因為寫生基地的帶動,當地形成了完整的油畫產業鏈。尤其是對銷售市場的形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胡俊也表示,云南也有著成為藝術品交易中心的有利條件。作為一個旅游大省,云南每天的游客有5、6萬人次,其中肯定不乏懂藝術品的人,只因為信息不對稱,外界并不了解在云南如何購買到作者的作品。還有作品是否真品?以及經營藝術品的公司的誠信狀況等。
實際上,前幾年還頗受冷落的云南油畫市場近年來開始步步升溫,本土畫家的作品目前仍有很大的升值空間,這對于來自國內外的專業藏家來說也頗具投資價值。
重投資輕消費需培育多層次市場
“云南乃至全國的藝術品市場目前都存在著一個非常致命的硬傷藝術品收藏群體太單一。”鄧安克坦言,現在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最主要的還是投資者,真正的收藏者和消費者基礎非常薄弱。
自2004年以來,中國藝術市場的模式基本上是畫廊代理、展覽、宣傳增值、送拍、基金運作這樣一條線路運營的,市場火爆的同時,藝術產業實際上是運行在一個過度倚重投資市場、忽視消費市場的畸形模式里,真正的藝術品消費市場尚未得以有效開發,導致藝術品產業中,缺少真正意義上的買單者。
所謂“真正的買單者”,大概包含兩類:一種是藏家,其購買藝術品的首要目的是收藏,而并非伺機轉手獲取利潤;一種是將藝術品作為審美消費品的消費者,比如酒店會所,個人家庭。以此審視中國的藝術品市場,不難發現,目前中國的藝術品市場,主要集中在投資市場。沒有持續的、大眾的消費市場,“藝術產業化”很難實現,最終結果是制造出短期內價格飆升的藝術明星,但往往最后“有價無市”。
這是一個不小的危機,需求結構過分單一,且未得到優化,大量的投資需求使不少藝術品并未最終到達消費的終端環節,而是更多地存于投資者的流通環節與中間環節,真正的資產配置市場還遠未形成。
青年油畫家羅娜也坦言,百姓對藝術品價格的接受程度還需要從低價位層次的藝術品開始培育,也許是從裝飾畫開始,引導其喜歡、接受藝術品,再逐漸走上對高價位名家畫作的欣賞和收藏。對于大眾消費市場的培育,昆明高古藝術交流中心董事長呂志堅已經開始踐行。“古老的民族,悠久的文化,一直以來都是無數藝術家創作靈感的源泉,鑒于目前穆斯林繪畫藝術作品的現狀,我們策劃了一系列作品。”呂志堅介紹,經過仔細策劃、認真選題,公司與云南藝術學院油畫系、中國著名油畫家鄧安克教授達成創作共識,鄧教授做為課題帶頭人帶領其工作室的創作團隊,全力創作“兄弟之光心中的圣地”系列油畫作品,這一系列的油畫作品填補了穆斯林藝術界的空白,也受到了市場的歡迎。
而宏觀政策層面,國家文化部也發布了《文化部關于加強藝術品市場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表明,文化部將把加強藝術品市場建設、規范藝術品市場交易秩序、執行藝術品市場管理制度、推進藝術品市場立法進程4項工作作為今后一段時間加強藝術品市場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
大力加強藝術品市場建設是此次通知的重要內容之一。《通知》指出,各級文化行政部門要積極培育畫廊行業,充分發揮畫廊的藝術品市場主體性和基礎性作用,積極推動改善畫廊發展的政策環境。
有專家指出,當前,藝術品投資市場遭遇困境,而這種困境也和近期的宏觀經濟環境相關。這并不意味整個藝術市場的崩潰,恰恰相反,這可能是中國藝術市場轉型的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