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老師:周斌
學術主持:陳默
參與學生:四川美院新媒體系09圖片攝影專業全體同學
活動地點:四川美院Zc203教室及室外
活動時間:2012/6/13---09:00-11:30/14:00-17:00
主辦單位:四川美術學院新媒體系
早兩年,有成都的院校找我說有沒有興趣代課,問:“有行為藝術課嗎?”自然,也就從未成行。
2002年前后,因有川音美術學院馬一平院長、劉虹老師的支持,陳默開始在川音美院做持續的有關行為藝術的講座,后來甚至開始組織學生做行為藝術活動,更有中日行為藝術交流活動在川音美舉辦,一時間很是熱鬧。那時以學生身份參與的一些人,如今已是中國乃至國際間活躍的行為藝術家了。而之后因學院的搬遷、人事的變動、以及藝術市場的難以介入和官方的打壓,行為藝術日漸式微,乃至到今天是一派嚴重的青黃不接現象,老的老矣,中堅力量也是多有淡出,更年輕的藝術家屈指難數,令人唏噓。有時自覺自己已算圈中老人,該有所擔當與動作發現與幫助后來者,但也是因種種顧慮與機緣未至,僅顧獨善其身,未有作為。
年前川美成立新媒體系,張小濤主持,言語間曾透露要將行為藝術的課程納入教學,我想也是一聽一說罷了,不想月前接到他的電話,咨詢去川美帶行為藝術課一事,我不免感慨良多,當然是一口答應,15年的行為藝術創作,自己的內心,行為早非僅為一種創作媒介,對我來講,它與我的生活與理想緊密相連,包含有太多的情感的信息。而行為藝術在現實中的種種蹉跎遭遇,也使行為藝術家的堅持超越了媒介使用者的層面,而有著更多值得探討的意義。
兩周的課程,28位同學,我們從藝術史的脈絡梳理了行為藝術的出現、發展與現狀,我們需要由此慢慢消除大家對行為藝術的太多誤解;我們觀看了大量的影像資料,由此了解到行為藝術有著非常豐富的創作方式與方法,它的可貴之處更在于讓我們擁有一顆毫無拘束的創作心態和勇氣,無所不可,隨時隨地,堅信你自己的思考和內心感受;我們一起在課堂上做冥想訓練,以使我們學會專注,學會用心來感知自己的身體;我們在教室里開始了第一次行為練習,大家從躲避推諉到勇于嘗試;于是我們也更自信的走到室外,在校園里更自由的和人群與環境互動,同學們表現出的熱情和領悟力讓人興奮,于是,我們大膽的宣布:“我們要做一次行為藝術的創作展覽”,于是有了“薪火”,希望行為藝術在這里可以薪火相傳,而我們大家,都是播撒火種的人。
13日,一天的展覽進行的非常順利,每一個同學都在極為專注的狀態中高質量的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而在創作之外還要擔當主持人的王彥鑫、姚晨,現場協調楊天翼、陳智、劉建朝、陳凱,圖片記錄朱明明、王惠、張瑜、牟倩文則付出了更多的辛苦。另外,我們也要請兩位作品方案中原本是裸體的同學理解,因考慮到到他們學生的身份,也為避免人們在展后將關注點放在裸體上,經過商榷后進行了調整,我想,這也是薪火相傳的需要。
閉幕式上,我說不出更多的話:“感謝機緣讓我們有兩個星期的時間一起走進行為藝術,展覽很精彩,大家辛苦了,愛大家”。那一刻,聲音哽咽,眼眶濕潤。
《移動的木箱》王川
過程:一個極其緩慢移動的木箱,所過之處,留下長長的一行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