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
馮永強
劉一江
2011年,錦江學院273名參加考研的畢業(yè)生中,有101名同學收到錄取通知書,51位同學考取南京大學、四川大學等全國重點大學,學院一次畢業(yè)率為98.7%……而在這樣優(yōu)秀的成績背后則是四川大學錦江學院全體師生不斷的付出和努力。辦學5年,四川大學錦江學院向所有人交出了一張滿分答卷。
華西都市報記者了解到,四川大學錦江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由百年名校四川大學舉辦的獨立學院。目前,學院共設14個院系、30個本科專業(yè),在校學生近12000人,面向全國招生。2011年躍居全國獨立學院百強排行榜第6名。
學生“三本進口”,卻有著“一本出口”,他們經歷了怎樣的奮斗歷程?華西都市報記者專訪了三名普通學生的求學故事。
a
李科:
放棄高薪,選擇深造
第十屆“挑戰(zhàn)杯”四川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被重慶新大集團高薪研究所聘為副研究員五年,第四屆校學生會主席,連續(xù)三年獲得國家獎學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2011級畢業(yè)生李科的履歷表上碩果累累。
“為了論證量子力學中的其中一套公式,我和我的團隊整整推導了一年。”李科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08年的時候,李科偶然得知了“氫分子在物質形態(tài)變化過程中其電子運動軌跡變化的數(shù)字計算機及軟件實現(xiàn)”這個項目”,他立刻組織團隊,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科研。推導公式的過程繁瑣而又枯燥。“是學院、老師和同伴的無條件的支持,才讓我堅持到了最后?!崩羁聘嬖V記者,得知他們在做項目準備參加“挑戰(zhàn)杯”后,學校立刻為他們在晚上開放空調機房,配備最好的指導老師,還為他們準備了一個實驗室。
而李科在“挑戰(zhàn)杯”的出色表現(xiàn),引起了學院李炳法教授的注意。李炳法教授是中國數(shù)字水印第一人。他立刻將李科介紹到了成都某個做數(shù)字水印的公司,讓他在課余從事軟件研發(fā)工作。李科告訴記者,國內很多大型企業(yè)的數(shù)字水印軟件都是由他參與研發(fā)的。如今,他正在數(shù)字水印方面申請三項發(fā)明專利。
如今,李科已考取四川大學的研究生,“現(xiàn)在數(shù)字水印方面的人才非常稀缺,有不少獵頭公司打電話給我,開出了5000-6000元/月的薪水?!钡@些在旁人看來頗具誘惑力的機會卻都被李科拒絕了,因為他的科研夢想早在初進錦江校園時就已堅定。
b
馮永強:
從高考222分到川大研究生
今年剛從四川大學錦江學院畢業(yè),并以復試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四川大學的馮永強,家境貧困。第一年高考,他只考了222分,不服輸?shù)乃x擇了復讀?!爱斘冶凰拇ù髮W錦江學院錄取的時候,我覺得我一切的努力都值得了!”但這個極其貧困而搖搖欲墜的家庭根本無力承擔起他的學費。
“我做過保安、刷碗工……”剛來大學的時候,因為沒錢吃飯,他曾經一人同時打多份工。性格倔強獨立的他從不愿意跟別人多談這些問題,但他的大學的輔導員還是很快知道了他的境況,她時常自掏腰包幫助馮永強渡過難關。同時,還組織同學開了個班會,呼吁大家為馮永強捐款并“巧立名目”把錢給了他。為了不傷害馮永強的自尊心,師生們一直都對這件事守口如瓶。直到大四,馮永強才無意中從別人口中知道這件事。
而每年,他都能得到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學院一等獎學金。獎學金極大地緩解了他的經濟壓力。“我很感謝學院和我的輔導員、同學們,沒有他們,我不能順利讀完大學。”提及這些的時候,馮永強的眼眶泛紅了。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學院的幫助,他不僅解決了基本生活費,大二的時候還給自己和妹妹都買了一臺電腦,同時每年還能給妹妹寄上5000元得生活費。
從剛上大學時,連開機都不會,到大二下期,考過了計算機四級。這是馮永強憑借錦江精神創(chuàng)造出的第二個奇跡。“大學四年,我每天都保持13個小時的學習時間,雷打不動?!贝笠粫r,身為通信工程系的學生,他怎么也不能弄明白一個非常簡單的十進制到十六進制轉換的問題,連續(xù)七八次打電話向老師請教。老師的不厭其煩解答和鼓勵讓他重新充滿了信心。第一學期考試,他的成績就位居全年級第一。
“我的大學是在很多人的幫助下讀完的,也是錦江精神一直在鼓舞著我前進。我會永遠記得。”馮永強的言談中始終都透著一份感恩。
c
劉一江:
在逆境中前行
“我已經考上了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王牌專業(yè)的研究生,但我決定放棄讀研,直接就業(yè)?!眮碜园椭修r村的劉一江,家境并不富裕?!拔覐拇蠖烷_始兼職工作了?!眲⒁唤蛴浾呓榻B,從設計自己的第一個作品,到成為設計映秀鎮(zhèn)地震遺址紀念體系這樣大型作品的主力之一,這條看似遙遠的道路,劉一江卻只走了1年半。
2008年6月,劉一江第一次自己嘗試設計的作品《關愛》被四川美術館收藏。而他的才能也被家鄉(xiāng)一家裝飾公司發(fā)現(xiàn),獲邀成為公司的室內設計師,通過網(wǎng)絡遠程合作。
一條似錦的未來道路似乎已在不遠處等待著劉一江。但天有不測之風云,大二那年暑假,他回老家過完自己21歲生日的第二天,母親就因一場意外去世。沒有了能干的母親操持,整個家在一夜之間衰敗了不少。
剛滿21歲的劉一江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愈發(fā)沉重的責任?!皬哪赣H去世后,我就再也沒問家里要過一分生活費。而現(xiàn)在通過自己的努力,我已經在巴中買了一套房子了。”說出這些話的時候,劉一江臉上的神色有了一份超出年齡的沉穩(wěn),“讓爺爺和爸爸過上好日子,讓我們家越來越好。這是我當下最大的責任?!?/p>
為此,劉一江卻犧牲了自己一直以來的讀研夢想?!皩W藝先做人,我覺得我在川大錦江學院學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更加懂得了責任兩字?!?/p>
華西都市報記者涂詩薇實習生紀馭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