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您想先聽哪個?
好吧,我們先說好消息——教育部官方首次明確了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的時間表。壞消息是這個時間并不算短——力爭3到5年。
雖然3到5年的時間并不算短,不過話說回來,在擇校亂收費已成社會頑疾的情況下,教育部能拿出如此誠意與決心,力爭5年之內使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不再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不但釋放出了積極的信號,也讓老百姓看到了擇校冰山融化的曙光。
在民意訴求與責任使命的雙重作用下,教育部此番官方表態,理應掌聲鼓勵。不過,在這3至5年的緩沖時間里,我們在欣賞其痛下決心的同時,更應關注后續工作的開展情況。
擇校擇的是什么?不外乎優質的教育資源。當公眾對教育的渴求與日俱增,優質教育資源卻相對不足之際,學生和家長對這有限的優質資源的搶奪就成為必然。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擇校費”就成了敲門磚。
放眼望去,遞條子、換房子、送票子……強烈的擇校愿望,使得一些惦記著搶占稀缺資源的家長絞盡腦汁。于是“拼爹”戲碼開始無休止上演,雖然所有家長都對“擇校費”叫苦不迭,但“擇校”卻儼然成了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游戲。不知道記性好的朋友是不是還記得:前段時間,南京一幼兒園只招80人,可收到的關系條卻多達800張,形形色色的打招呼方式層出不窮,令幼兒園園長苦不堪言,無奈之下,甚至有人想出如此妙招:鉛筆批示的條子一律完成,鋼筆批示的條子可辦可不辦,要是圓珠筆批示的條子,可以不用辦。
不可否認,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是擇校熱的一個因素,但如果我們把問題全部推到他們身上,顯然有失公平。因為擇校問題的核心在于教育發展的不均衡與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合理。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師資力量、教育投入、管理水平的不對等,加大了教育資源優劣的鴻溝,從根本上助長了擇校風的愈演愈烈。
當然,除了上述原因,升學率、政績觀和巨大經濟利益的驅使同樣不能忽視。
坦白說,根治擇校亂收費這一教育頑疾,一味發牢騷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多聽聽各方意見,才能把準了脈,從而對癥下藥。
回過頭來再看教育部的此番表態,盡管前所未有地明確了治理擇校亂收費的時間表,但如果這只是單純的一紙禁令,而沒有后續的配套措施,怕就怕要么“3到5年”只是一紙空談,要么3到5年后,“擇校費”換個馬甲,繼續大行其道。
所幸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去年在上任不久,提出了義務教育工作的新目標——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他表示,要努力實現2012年義務教育區域內初步均衡、2020年區域內基本均衡的新目標。而今年2月4日,溫家寶總理在主持召開征求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意見和建議座談會時也表示,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公平。我們要力爭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完成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使教育資源更多向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
希望在教育均衡與教育公平的渴求聲中,“擇校亂收費”能被早日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