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
旨在為本土當代藝術提供試驗平臺和理論支撐
本專題采寫 記者卜松竹 攝影
王維宣 通訊員 薛燕
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當代館”啟動儀式昨日下午在美院昌崗校區舉行。與通常意義上的“美術館”不同的是,當代館的展覽空間并不寬大,只在美術館中占據了一個展廳的面積。廣美美術館館長王見告訴記者,成立這個“非典型”館的目的在于為當代藝術在廣東的生長發育提供一個研究機構和實驗平臺,在當代藝術的基礎理論和實踐研究方面逐步建立起成熟的體系。在啟動儀式上,王見還向媒體發布了以“落后的當代”為主題的一年一度的展覽計劃。
“當代性”成本土美術館界共識
雖然廣東美術館等本地美術館對當代藝術長期以來已經給予了相當的關注,但在王見看來,傳統美術館并沒有將“當代”作為一個獨立和強化的命題提出,特別對于廣東本土的當代藝術生長的有序、有目的梳理和推進方面仍有欠缺,而在國際上,過去曾以反體制、反傳統、批判性為特征的當代藝術,已經被學術界和美術館界所接納,成為館藏重要的組成部分,以及學術研究的重要對象。如今是到了廣東該如此做的時候了。另一方面,雖然當代藝術已經成為年輕人理念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美院教育中當代藝術的概念、脈絡、源流、體系甚至基本語言的研究都還有所不足,美育的成熟體系仍是傳統藝術為主,尚缺乏對當代藝術進入當代教育體系的把控能力。這也需要通過當代館這樣的機構來進行試驗和研究。
記者發現,近期“當代”概念在廣州地區的美術館中以前所未有的明確性被提點出來。不久前,號稱廣州第一家民營的當代美術館——53美術館成立,它展現出一副低姿態、開放性的面貌,并強調會對一些跨界性、實驗性的作品給予舞臺,一些初出茅廬的年輕藝術家,也可以在此得到展示的機會。而廣東美術館也攜手廣州大劇院,正式成立廣東美術館大劇院當代館,全力推動當代藝術在廣東的進一步發展。
當代藝術研究缺乏
明確評估準則和體系
王見解釋說,當代館年度主題展以“落后的當代”為題,是因為“當代藝術”已不是什么新鮮的話題。然而它以積極的態勢在年輕一代中產生,蓬蓬勃勃地反應在社會潮流的表層。但是,所謂的“當代藝術”遍地滋長,良莠不齊。因而缺乏關注與研究,至今也談不到明確的評估準則和體系。因此,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以“當代館”名義,開始對當代藝術的研究。實際上“當代館”就是一個研究當代藝術的機構。王見認為,從現實條件看,這種研究只能從學院展開,而且是相當及時和相當需要的。在廣東尚缺乏專門的當代美術館的時候,廣美美術館應該積極發揮其作用,為當代藝術開辟一席之地。
“當代館”將注意力投向了宏觀的當代藝術,認為凡當下發生的各種藝術形式,不論是繪畫,還是攝影、裝置……都是需要及時而專門的了解和關注。
“當代館”就像是各種“當代藝術”活動的“集散地”,為當下時代發生的一些有意義、有價值、有趣味的當代藝術活動和從事當代藝術活動的藝術家們提供交流的場所,提供研究的平臺,提出發展的走向,并且舉辦這種活動。
昨日上午,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還舉辦了由吳楊波主持的“當代藝術研究論壇”第四回——《從現代性出發——廣東當代青年藝術家的創作范式和個體選擇》,作為當代館啟動儀式的前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