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陜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寶塔轟然倒塌。1987年2月,政府組織重修寶塔并著手清理塔基,同年4月,在這個1000多年前的唐代皇家寺廟寶塔的地宮里,人們不僅發現了佛教圣物——佛骨舍利,而且還發現了一塊石刻的供奉物帳碑。碑上明確刻載:“瓷秘色碗七口,內二口銀棱,瓷秘色盤子碟子共六枚。”加上另一件放于地宮后室的八棱瓶,法門寺地宮共發現14件秘色瓷器物!這在瓷器研究界無異于石破天驚!秘色瓷——這個千年來只聞其名不見其容的瓷界西施,似乎在地下佛國修行有期,驀然撫窗凡顧,倩影依稀而令人神往!
根據宋代文獻記載,五代時吳越國王錢鏐命令在今天浙江余姚一帶的上林湖窯場燒制一種成色極好的青釉瓷器,專供宮廷使用并入貢中原朝廷,庶民不得使用,故稱“秘色瓷”。實際上,“秘色瓷”在9世紀晚唐時期就流行中原,成為皇家珍器。要不然我們就無法在封存于9世紀唐懿宗時代的法門寺地宮里發現皇家供奉的秘色瓷器了!生活在9世紀的唐代詩人陸龜蒙有一首名為《秘色越器》的詩:“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這首詩告訴我們秘色瓷產自越窯,其色澤有如青山翠嶺,無以言狀。五代時還有一位詩人徐夤也贊嘆秘色瓷:“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供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云。”這首詩應證了宋人關于“秘色瓷”的文獻記載。詩中描繪秘色瓷器綠如春水,剔透輕盈。詩人的比附,成為一代一代的瓷器研究者了解秘色瓷器的重要依據。千峰翠色,明月春水,如此美器,真身何方?構成一代又一代人對于秘色瓷的千年夢幻!
法門寺地宮里的這些秘色瓷器將這個千年夢幻變為現實。這些瓷器無論是八棱瓶還是碗碟等,都造型精巧端莊,胎壁薄勻,色澤綠黃,晶瑩溫潤,如玉似冰,精美異常。難怪千年前的詩人會極盡比附而贊嘆!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秘色瓷器成為有文獻記載的最早的宮廷瓷器,成為今天研究鑒定秘色瓷時代特色的標準。面紗揭開了,夢里西施終于容顏微啟。原來“秘色瓷”并非高不可攀,與我們也并不陌生。她就是古代越窯瓷器中的極品。比如八棱瓶,在陜西的唐墓中就出土過,只是當時不認識罷了。在杭州的吳越國錢氏墓群里,出土過很多秘色瓷器。比唐朝的秘色瓷更加翠色奪人,更加晶瑩攝目。秘色瓷由于是越窯青瓷的極品,技術上要求之高可想而知。所以她在唐代一經燒制成功就是皇家高貴的茶飲用具。法門寺地宮的秘色瓷器就是唐朝懿宗、僖宗二帝對佛祖的供奉物。到了五代,更是吳越國王的專寵。制作的艱難,用途的高貴,只一個“秘”字最能概括!只是這個“秘”字引得千年幻化,始作俑者必定未曾想見!
關于秘色瓷的研究,因為有了法門寺地宮出土的標本而有了快速的發展。有關的出土資料得到印證,有關的博物館收藏得到確認。秘色瓷已不再是隱于云端的遐想,而是可以捧掬在手的文化遺存。但是從晚唐到五代,秘色瓷作為當時的王室專寵和皇家供器,必定在當時的社會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她承載的信息絕不僅僅是翠色冰艷,其歷史文化的內涵仍然會引得人們不斷地研究探尋。
正是:幻想千年如玉面,依稀窗后是儂顏!(甘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