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曉林
2010年11月26日,“中國書店2010年秋季書刊資料拍賣會”上,一冊只出版了66年的書籍,竟然拍出了21.28萬元的驚人高價,讓很多人感到吃驚,但在收藏界,尤其是“紅色收藏”界,這個價格卻讓熱衷于此的收藏愛好者感到振奮,因為這預示著“紅色收藏”又跨上了一個臺階。這本書是1944年5月晉察冀日報社出版的一冊精裝本《毛澤東選集》。也因為此次拍賣,“紅色收藏”的魅力也再次迸發,也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
其實,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民間就已經出現了“紅色收藏”愛好者,但因為尚處于自發性和下意識的自我收藏行為,未能形成規模,沒有形成影響,“紅色收藏”概念也就沒有成型。1999年9月底的國慶前夕,為紀念新中國成立50周年,北京紅色收藏家秦杰發表《收藏家國慶檢閱紅色收藏》一文,首次在文章標題中使用“紅色收藏”一詞,這也是國內外公開出版物上“首次”出現“紅色收藏”的提法。也由此開始,“紅色收藏”成為一個特殊的收藏門類,不斷掀起一個個高潮。而隨著今年兩大紀念日 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日的到來,相信“紅色收藏”會掀起更為巨大的波瀾,會引起收藏界、投資界及全社會更廣泛的關注,也將會推動“紅色收藏”走向一個新高峰,并將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成為收藏界的主力軍。時下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古舊書刊拍賣會上,紅色書刊已經與長期獨領風騷的古籍善本、新文學版本三足鼎立、并駕齊驅,其拍賣價格逐漸拉近,有些紅色收藏精品甚至已超過一般古籍善本、新文學版本。
按時間分類可分兩大類
那究竟什么是“紅色收藏”呢?如何界定其概念呢?其中都包含什么藏品種類呢?記者由于在近10多年來一直與國內眾多“紅色收藏”愛好者有密切聯系,也一直關注著“紅色收藏”的發展,得到了不少“內部”信息,于是根據多年采訪與這些信息綜合起來總結了一個“紅色收藏”概念:“紅色收藏”廣義上泛指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中國共產黨領導及其領導的軍隊在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革命戰爭、建設新中國等活動中涉及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遺存的收藏。其下限可以延續至“文革”結束的1976年。但是,由于收藏人數的不斷擴充,收藏范圍不斷擴大,收藏品種也隨之不斷增加。但也有人認為其上限也至1840年鴉片戰爭的發生,但記者感覺這個時間點過早,還無法真正具有“紅色”含義;再一個是有很多人認為可把1919年發生的“五四運動”作為“紅色收藏”的開端,但因為這個時間點只是新文化運動的開端,還沒有中國共產黨這個最具“紅色”特征的概念,所以也有一定問題。而這些問題就增加了人們對于“紅色收藏”概念理解與確定的難度。
記者通過采訪和研究,認為目前一般意義上的“紅色收藏”概念用時間作為分類標準的話,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從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9月30日新中國成立前的各類紅色物品,第二類是新中國成立以后與中國共產黨有關的各類老物件。
在“紅色收藏”概念出現之初,其收藏品種類主要就是指從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9月30日新中國成立前的各類紅色物品,因為“紅色收藏”中的主要收藏品就是與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等有關的各類物品,是與“白色統治”相對立的一個專有收藏門類。記者采訪時,國內多位紅色收藏家也認可這種意見。這類藏品主要包括黨的各級領導人、部門、機關、軍隊等出版、印制的記錄、反映和見證了中國革命斗爭歷史的圖書、報紙、期刊、課本、宣傳畫、年畫、布告、地圖、照片、貨幣、郵票、稅票、柴糧票、股證、債券等各種紙質物,徽章、旗幟、槍械、服裝、器皿等實物。其中最為重點是各類圖書、報紙、期刊,尤其是各解放區的此類出版物,因其歷史文獻性、權威性無疑是同時期任何藏品都不能比擬和代替的,這點已為藏界所共識;而此類藏品的重中之重是與毛澤東有關的各類圖書、報紙、期刊等紙質物,可以稱作“紅色收藏”之靈魂。
由于此類藏品存世量太小,收藏難度大,所以其市場價值一直居高不下,有條件收藏的收藏愛好者并不多。于是,很多人開始轉向收藏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以后與中國共產黨有關的各類老物件,也就是第二類“紅色收藏品”,其種類更是五花八門、豐富多彩,種類多達上千個品種,涉及的范圍也很廣,主要有雕塑、像章、照片、紀錄片、圖書、報紙、雜志、瓷器、宣傳畫、電影海報、國畫、油畫、年畫、連環畫、版畫、紅寶書、大字報、紅衛兵袖章、郵票、火花、煙標等等,不一而足。這部分藏品的收藏人群要遠遠大于第一類藏品的收藏人群,這是藏品留存數量的客觀原因造成的。
史料、收藏和市場價值不可低估
“紅色收藏”作為一個新的收藏大類,自出現之日起,便受到了很多獨具慧眼的收藏者的青睞。他們根據自身條件和所處環境,選擇了不同的收藏種類。根據收藏種類的不同也可分為兩大收藏人群,第一類收藏人群瞄準了有關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大革命時期、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史料、實物,千方百計地刻意收集,至今已經初具規模。據了解,目前紅色藏品收集到千件以上的收藏者在全國達到上千人,建有各類大小專題收藏館200多家,而隨時舉辦的各種專題展覽更是層出不窮。居國內抗戰史料收藏之首的樊建川在成都創建了中國最大的民間抗戰紀念館,館內有數萬件藏品,其中一級文物就多達近百件。還有像鄭州的楊翔飛致力于收藏各類有關毛澤東的書報刊,已藏有上千種,在國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北京的秦杰、奚景鵬、程宸;山東的滕長富、文敏、董西德等許多收藏者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進一步深入發掘多種多樣的紅色藏品,不但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而且填補了公家收藏某一方面的空白,尤其是不少珍品、絕品的史料研究價值不可低估。
中國近代以來,社會劇烈動蕩不安,內憂外患,歷史的變動前所未有,這就造成了這段歷史文物的一個明顯的特征,那就是數量少,存在的時間短,實際上屬于革命文物的范疇。這類藏品能夠完整保存流傳下來的基本都是價值非常高的文史資料和藝術品,其收藏和市場價值都很高。
第二類“紅色收藏”的代表人物很多,全國各省市都有,我省東營市和勝利油田的王光勝、李英華、王建民、劉平等,鄒城市的周慶戈、新泰市的柏欽水等一批藏家,傾力新中國成立后紅色題材藏品的收藏和研究,藏有專攻,研有所長,在國內都具有一定影響。
毛主席第一至第八次檢閱紅衛兵的電影海報收購價就要幾萬元;一套瓷質的毛主席像章前幾年在上海拍賣時就已達到3.2萬元;一本40開品相較好的《紅燈記》連環畫價格在市場上已在700元以上;一套品相好的“樣板戲”連環畫市場價已值數千元,彩繪本則高達上萬元。一枚“全國江山一片紅”郵票曾經拍到10萬元以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勝利萬歲》雙聯帶版銘新票在拍賣中曾獲價64萬元;80余件“主席用瓷”在拍賣場上拍出過864.76萬元的高價。尤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中國嘉德推出陳衍寧的油畫《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受到了各路買家的青睞和追捧,出人意料地以1012萬元的天價被一藏家收入囊中。2007年陳逸飛的《黃河頌》在嘉德拍賣會上再次受到各路藏家的青睞,這件作品經過各路買家多輪反復爭奪,最終以4032萬元的高價成交,贏得全場買家數次熱烈掌聲。據有關資料顯示,《黃河頌》曾在1995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亮過相,當時以128萬港元成交,此次以4032萬元拍出,比1995年的價格上漲了30多倍,漲幅之大,令人咋舌。如此天價無疑為其他紅色油畫價格的大幅上升騰出了巨大的市場空間。而這也顯示出了此類藏品的巨大收藏和市場價值。
“紅色收藏”旋風已蔓延至海外
此類紅色經典題材藏品的藝術水準較高,而且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從今天的角度看這些作品,內容和形式深深地刻著時代的印記。雖然那些表現手法似乎離今天的我們很遙遠,但是這些作品的歷史價值不言而喻,它是那個時代人們感情的藝術見證。在此類收藏中,以油畫為代表的紅色美術作品是獲得市場回報率最高,而緊跟其后的另外一種具有極高收藏潛力的收藏品種是“紅色雕塑”。
“紅色雕塑”在20世紀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是一種以理想化、典型化的方式來表現革命題材的藝術品種,并在中國牢牢地占據著主流地位,形成了一種紅色經典的模式。據有關專家研究后認為,這種模式與20世紀中國的特殊經驗又十分吻合,或者說,這種模式與20世紀中國的某種理想和激情是相當匹配的,它恰如其分地表現了這種“需要”。正是由于兩者之間這種完美的匹配和吻合,使我們一旦把這類紅色經典的雕塑放在藝術史的長河中來進行考察的時候,這種曾經被人們所熟練掌握,并形成了穩定套路的創作模式,又具有獨一無二的鮮明個性,具有20世紀中國雕塑的“紅色個性”。到了上世紀90年代,紅色題材的雕塑又有了一種重現的趨勢。例如,過去常見的領袖人物、革命人物、歷史事件又再次出現了。也體現除了此類紅色雕塑又開始被人們所關注,并開始產生其第二波歷史和藝術影響力。有一定的數量的此類雕塑作品在2010年的多場重量級拍賣會上露面,都取得相當不錯的市場回報,而由于其存世量相對較少,且具有較高的藝術性,相對的其市場價格也就比較高,因此還沒有得到一般收藏愛好者的特別注意,所以其市場潛力無可限量。
其實,第二類“紅色收藏”藏品中收藏人數最多的是毛澤東像章,據了解,全國收藏毛澤東像章者至少有15萬人,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從而使像章市場行情不斷高漲。主要原因是毛主席像章存世量大,收藏門檻低,是低端紅色收藏中最易獲得的品種。目前市場上質量稍好的能賣十幾元至上百元一枚,極少數精品大套章可達上萬元一枚。毛主席像(徽)章的種類非常多,由于品相、制作工藝、圖案大小、存世量、制作年代等的不同,這些像章的收藏價格也不同。這部分收藏人群是值得特別關注的。
另外,令人欣喜的是,國內的“文革”時期的紅色藏品收藏旋風已蔓延至海外。在2006年11月份的紐約佳士得拍賣公司的“戰后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中,香港著名地產商劉鑾雄豪擲1700多萬美元(約1.3億元人民幣),競得美國波普藝術大師沃霍爾的一幅名為《毛》的毛澤東肖像畫,成交價遠高于較早前市場預期的1200萬美元,創下沃霍爾作品最高成交價的世界紀錄。
“紅色收藏”呈現紅遍藏界勢頭
目前,“紅色收藏”人群迅速擴大,一大批鐵桿紅色收藏迷在全國各地不斷出現,他們奔走于各地的“紅色收藏品”交易會,并由各種渠道舉辦各類“紅色收藏”展覽和座談會、研討會,也極大地促進了“紅色收藏”的發展。造成這種熱潮的原因,是由紅色收藏品的鮮明特點所決定的,因為其折射出了在某個歷史階段國家和社會的現狀,是歷史時期的一個縮影,收藏和研究此類藏品不僅非常有意義,而且已經顯示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今年有兩大紀念日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這兩大日子也促使有關的“紅色收藏品”被更多的收藏愛好者所關注。而除了個人外,公家博物館和紀念館已經注意到了此類藏品的價值,開始進行大量購藏,以擴充館藏和展覽陳列。國家決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做出了一些具體動作,像在2010年中央財政批復“特別黨費”500萬元,委托毛澤東紀念館、毛澤東圖書館全國范圍地征集、搶救毛澤東著作早期珍本;2010年8、9月間,國家財政官員和文獻征集工作組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大規模搶救1945年8月前的毛澤東著作早期珍本。其中1944年的《毛選》精裝黑綾面本價逾29萬元,1948年香港版《毛選》(抽印)單行本15種(另兩種無《毛選》字樣)共14萬……,這些動作預示著毛澤東著作早期珍本的價格漲勢已開始顯現,預計高點將出現在今年的6、7月間。1945年8月前的毛著、黨章、《毛澤東自傳》、《共產黨宣言》等將受到特別關注,而主要交易平臺是各種拍賣會,其次是各地的收藏品市場和網絡。
另外,記者了解到,除了上面說的因素,很多藏家都是只進不出,而且繼續搜羅,大量購進,也造成了收藏市場上的此類藏品的急劇減少,價格飆升,但也說明了“紅色收藏”影響面越來越大,已呈現出一種紅遍藏界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