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多,種類雜,自負盈虧,自生自滅,民辦博物館數量因為政策的滯后而減少
65歲的徐湖平退休前長期擔任南京博物院的院長,現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民辦博物館——江寧織造府博物館館長,江蘇收藏家協會會長。“他們不請我,我不好自己去的。”徐湖平對記者說,國家關注民營博物館是個好事,“單霽翔局長已經來過我這個館4次了,應該對我們有較深的印象了,但不知道為什么沒有邀請我們去”。
后起之秀尚在觀望
徐湖平所言的未獲邀請,指的是今年11月18、19日兩天由國家文物局首次舉辦的“全國民辦博物館發展成都論壇”。包括北京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在內,來自全國各省區市的50家民辦博物館的館長出席,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到會并做了發言。
單霽翔在會上說,我國民辦博物館作為方興未艾的新生力量和后起之秀,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應該緊緊抓住機遇,加快科學發展步伐,在數量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質量提升,切實提高應有的社會競爭力和影響力,充分發揮民辦博物館的社會作用,實現博物館服務社會的宗旨。
據記者了解,江寧織造府博物館專注于《紅樓夢》題材,由浙江一家民營企業投資數億,建造數年,但至今尚未開館。徐湖平說,他自己也不清楚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使自己沒有被列入此次論壇的受邀之列, “但我們是已經注冊了的”。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徐湖平坦言,對民辦博物館在這次會議之后的前景目前“還沒有新的期待”,“我在文物系統工作了快40年了,我很了解它,我只能說‘聽其言,觀其行’。”
單霽翔在此次論壇上還表示,中國民辦博物館已經迎來良好的發展勢頭,10年后可能會超過國有博物館的發展。同時,單霽翔也對中國民辦博物館的發展表示出一些擔憂。他說,由于中國民辦博物館起步晚,目前,在辦館的理念、具體的實踐、業務運營等方面,離符合國際民辦博物館準則規范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據2009年度的統計,中國國內經過各地政府主管部門登記注冊的民辦博物館已達328個,分布于除廣西、西藏、新疆以外的28個省份,占全國博物館數量的近11%。
馬未都的一連串希望
北京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在論壇上表示,從最開始的“私人博物館”到“非國有博物館”,從“民營博物館”到現在的“民辦博物館”,雖然名稱幾多變迭,但他認為,民辦博物館的身份并未明確,始終不能和國有博物館站到同一起跑線上。“希望民辦博物館和國有博物館能在法律上享有同等待遇”,“希望國家盡快出臺適宜目前形勢的《博物館法》,對私立博物館的性質和標準予以要求和界定,促使私立博物館健康成長”。
馬未都說,經過14年的探索和發展,觀復博物館已形成了獨特的辦館方式,在很多方面獨具特色。觀復博物館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也是所有私立博物館所面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與國有博物館身份上的不平等。馬未都舉例,國有博物館的注冊登記機關在機構編制委員會,而私立博物館則在民政局;國有博物館是事業單位法人,而私立博物館是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民辦非企業’名字不倫不類,理論依據不嚴密,有悖于基本立法精神和原則。”
此外,每年民政部門年檢時,由于性質不明確,私立博物館的財務如出現虧損,無法列為年檢合格單位,即面臨注銷。“而實際上博物館本身就是非盈利機構,保證有盈余是肯定不可能的。”馬未都說。
馬未都提出,私立博物館同為體現中國文化繁榮的窗口,具有獨特的魅力和特色,同樣履行著傳播文化和教化育人的職能,雖然在運營上未曾享受財政補貼,但國家(或地方政府)可以考慮向私立博物館購買展覽或服務,因為良好的社會知名度和經濟效益是使私立博物館穩定、蓬勃運營下去的基本保障。
另外,“希望私立博物館在國家政策允許的經營范圍內取得的收入能減免企業所得稅;并允許博物館銷售自己開發的品牌商品、書籍(現國家政策不允許)。讓博物館豐年積累,災年應對。”“希望與國有博物館待遇同等,不用‘民辦非企業’之類的無理論依據的稱呼,所有博物館都應統一稱為‘事業單位法人’,建議改為‘民間公益組織’或‘非盈利機構’。”“國家撥款,對一個博物館來說不是最重要的;而政府對私立博物館在政策上、法律上的支持態度,才是最重要的。”馬未都說。
他們應得到尊重和支持
北京勵志堂科舉匾額博物館館長姚遠利在論壇上表示,眾多的民博人盡管目前生存艱難,一片凄涼,但它畢竟已經形成了遍布全國城鄉的一個巨大群體,是他們托起了民博這一片藍天。
姚遠利說,致使民博發展無序,小、散、亂突出的原因,主要是陳舊的公私對立觀念沒有改變的結果。“在民博問題上,公私關系的處理至關重要。”民博的法規,首先要體現出以人為本和對民博人個人利益的保護。“我們必須拋掉公私不兩立的思維方式,建立起公私兩利,公私雙贏,公私和諧的新觀念。”
民博是個人資源社會化的具體形式,這種私人擁有的文化資源,是社會公共文化所必需的,是一個國家不可缺失的文明滋養,是國家博物館無論是門類上,還是特色上的重要補充,是國家博物館事業中的一翼。民博,因國家政策上滯后而減少,就如同北京眾多拆毀的四合院一樣,是傳統文化資源的重大損失。“民博人為了這片天,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尤其是一些中小型館付出的犧牲更大。”姚遠利說,除去藏品,他們再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撐博物館。
姚遠利指出,其實“他們只要賣掉藏品,馬上可以坐擁百萬、數千萬、甚至更多的財富;他們完全可以關閉博物館,出租辦館的場地,坐收可觀租金,無可憂慮。”但他們沒有這樣做,原因在于,除了對文物濃厚的興趣和愛好外,他們的理念已經升華到了為民族保護文物資源,為民族傳承文化的至高境界。民博人為文化事業所作出的犧牲與貢獻,應該得到國家與社會的尊重和支持。
作為政府官員參加了本次論壇的北京市文物局分管博物館工作的副局長劉超英說,為什么要開這個會,就是大家要一起研究,研究怎么樣能夠把政府的錢拿去扶持這些公益事業。劉超英對《世界新聞報·鑒賞中國》周刊記者表示,未來國家在財政支持方面對民辦博物館肯定會有變化,不論它是公或者私,但同時政府還要做到有效監管。“我們現在也在研究,如何在不突破現有財政體制的前提下從我們這里給民辦館急需的幫助。”
相關鏈接:
《全國民辦博物館發展成都倡議》摘要
一、明晰民辦博物館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屬性,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規政策和技術標準規范以及國際博物館協會職業道德準則,依法注冊、管理和運營民辦博物館。
二、健全以理事會為核心的民辦博物館法人治理結構,理順舉辦者與民辦博物館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確立民辦博物館獨立的法人地位,完善博物館章程和發展規劃,實現博物館依法長久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和科學運行。
三、加強民辦博物館的藏品管理,根據辦館宗旨和任務加強收藏的個性化、系統化、專門化建設,落實民辦博物館以藏品為核心的法人財產權和辦館自主權,讓民辦博物館依法征集、擁有和利用藏品。
四、加強專業人才培養,造就一批知識淵博、品質優秀、道德高尚、甘于奉獻、具有寬闊視野的專門型人才,使民辦博物館專業水平得以全面提升,促進博物館事業可持續發展。
五、提升民辦博物館的展示服務水平。精心組織主題鮮明、內容科學、展品豐富的優秀展覽和多樣化的教育活動,讓觀眾在優美環境中學習和休閑,提高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傳承優秀中華文化傳統的積極性,激發民眾的藝術和科學創造力。
六、優化保障民辦博物館持久穩定發展的社會環境。使民辦博物館與國有博物館在競爭中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在合作中相互借鑒,共同進步。